(S—P表分析法.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P表分析法

采用S—P表对学生学业进行分析与诊断 一、S—P表分析的基本原理 S—P表 (Student—Problem Score Table也称S—P Chart) 分析法是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腾田广一(Hiraichi Fujita)先生在1969年研究提出的一种教学评价方法。它以图表形式直观地描绘出学生与题目之间的关系。S—P表可以对题目做分析,也可以对学生团体和个人的学业进行诊断与评价。S—P表分析法最适合具有初等统计知识的教师使用,可帮助教师作直观视觉判断;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反应倾向。S—P表分析法是对中等人数的班级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的较好方法之一。 1. S—P表的制作 S—P表的制作依据学生—问题得分矩阵,矩阵中学生对每个问题回答情况Xij用0或1表示。其中,1表示该学生答对该题,0表示该学生答错该题。S表示学生,S的下标表示不同学生的编号。P表示问题,P的下标表示不同问题的编号。 最右侧列出了各学生的总得分(即答对的问题数),最下面列出了各题被正确回答的人数。 表1:学生—问题得分矩阵? P1 P2 P3 … pj … pm 合计 S1 X11 X12 X13 … X1j … X1m X1? S2 X21 X22 X23 … X2j … X2m X2? S3 X31 X32 X33 … X3j … X3m X3? ┇ ┇ ┇ ┇ … ┇ … ┇ ┇ Si Xi1 Xi2 Xi3 … Xij … Xim Xi? ┇ ┇ ┇ ┇ … ┇ … ┇ ┇ Sn Xn1 Xn2 Xn3 … Xnj … Xnm Xn? 合计 X ?1 X ?2 X ?3 … X ?j … X ?m 当对按如下规则进行处理后便可得到许多有意义的信息。 例如,以10问题,15个学生为例,假设得分如下表。具体制作S—P表步骤如下: (1)横行将学生按总分数从高到低,由上至下依次递减排列。纵列将问题按答对人数的多少从左住右依次递减排列。 (2)对于得分相同的行,首先求出每一学生各答错的问题的答对次数之和。和较小的行排在上边。例如: S1答错的问题的答对次数之和=8+9+6+7+4=34 S6答错的问题的答对次数之和=11+7+10+4+8=40 S13答错的问题的答对次数之和=8+6+10+8+5=37 ` S14答错的问题的答对次数之和=6+7+4+8+5=30 因此,应该自上而下排成S14,S1,S13,S6的顺序 对于答对次数相同的列,首先求出每一个题答错的学生的得分数之和,和较小的列排在左边。例如: P9答错的学生的得分数之和=5+2+4+1+5+5+4=26 P1答错的学生的得分数之和=5+6+3+8+6+1+5=31 因此,应该从左至右排成P9,P1的顺序 (3)作S线。对每一个学生行画竖线段,使竖线段左边的问题数目等于相应学生的得分。然后在各行间画横线,使各个竖线段连接起来,便形成一条梯状的曲线,称为S线。 (4)作P线。对每一个问题列画横线段,使横线段土方的学生数等于相应问题的答对次数。然后在各列间画竖线,使各横线段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另一条梯状曲线,称为P线。 对学生-问题得分矩阵经过这样处理后,形成了有S线和P线的有序表,这样的表被称为S-P表。 2.S-P表由于学生的得分总和与问题答对次数的总和是相等的,所以S线方的面积与P线上方的面积相等;S线既是学生得分曲线,也可以看作是按得分累计的人数曲线。P线是对各问题正确回答数的累计分布曲线;S线与P线总是相交的,而且若不重合,则P线的左端总是在S线的上方,P线的右端总是在S线的下方;S线和P线之间的面积称作两线的离差,它的大小反应了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与问题难易之间的关系。如果S线与P线重合,说明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是绝对稳定的。 根据S-P表,可以对被测的整体情况进行整体性分析,对被测个体进行个体性分析。 整体性分析。整体性分析包括对学生与问题之间的差别分析和学生回答情况与问题难度之间的均匀程度分析。学生回答情况与问题难度之间的均匀程度是通过S线与P线之间的离差反映出的,离差大,说明均匀程度;离差小,说明均匀程度高。均匀程度可用差异量来定量描述: 对于一般来说,D值应在0.25-0.35之间,通常不能超过0.5,如果超过0.5,说明学生回答情况与问题难易情况有着不正常关系。例如难度大的问题被得分很低的学生做对了,而得分较高的学生却做错了。   学生、问题之间的差别通过S线和P线的断层反映出来。断层是指线中间的直线部分,如图所示。 ①程序学习(Programmed Instruction) (PI型)

文档评论(0)

popo7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