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资料
“学术不端体现在‘造假’‘篡改’‘剽窃’三个方面。”王树国在报告的一开始这样说道。为了让学生们明确学术不端的含义,王校长细数了学术不端的诸多现象。 学术不端现象一:引而不注 注而不引 研究生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引用一些前人的成果和理论,少量合理的引用是允许的。然而,一些研究生在引用别人的成果时疏于标注,更有甚者,为了逃避查重检测,干脆直接变换句式,改成“自己的话”。王树国称这种现象为“引而不注”。 王校长告诫参会的研究生们:借鉴他人成果一定要标注,尽管中国目前学术问题惩戒措施不是很严格,但“得过且过万万要不得”。王校长还指出,很多同学还存在“注而不引”的问题,胡乱地在论文后面添加引用,却在文中没有体现。 王树国说:同学们应加强自我约束。 学术不端现象二:一稿多投 “一篇论文,同样的内容,分别发表在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上”“一个成果拆成两篇论文”……王树国列举出一稿多投的种种形式。为了达到学校规定的论文发表数量,一稿多投的现象暗中涌现,并且方式越来越隐蔽。针对这种现象,王树国主张高校教师不要用篇数衡量学生的学术水平,应该更注重论文的学术价值。王树国还建议高校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把学术论文送出学校,给同领域的专家教授来评论,逐步建立起校外评审机制,从而杜绝在论文评价环节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纵容。 学术不端现象三:署名“搭车” 论文署名,原本是论文写作过程中最简单的一个步骤,却也成了学术不端的“土壤”。 针对论文乱署名的现象,王树国举例说,有的学生为了提高论文的“档次”,擅自将自己导师或者知名教授的名字署在自己抄袭的论文上,而“被署名”的教授却扣上了抄袭论文的帽子;还有,一些学生为了贪图省事,直接把名字署在别人的论文上,搭上一辆“论文顺风车”。 王树国强调,这两种情况都是科研造假行为,是学风问题,王校长把学风问题比喻成是科技中的癌症,“良好的氛围、严格的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惩罚应是学风问题的着力点。” 学生:原来“正常”不正常 哈理工大学的研一新生小孙告诉记者,本科时期,论文的创新点很少,用的多是别人研究过的成果,有的内容是网上拷贝来的。小孙坦言,起初自己没有把研究生论文当回事,也没认为抄袭和自己有多大的关系。小孙说:“听过这场报告会最大的感触就是,很多王校长讲到的‘不正常’正是我们以前认为‘正常’的。” 小李是东北林业大学的一名法学硕士,在论文检测中,因为论文的一个章节“引用率”超过了学校规定的15%,面临取消毕业资格的危险。小李夜以继日地返工,最后才得以过关。小李告诉记者:“那段时间,每天过的心惊胆战,连做梦都在改论文。”小李坦言,后悔当初偷懒,险些酿成大错。如果入学时就懂得规规矩矩做学问,也不至于后来如此“尴尬”了。 会后,不少研究生表示,以前对学术不端的界定还很模糊,听了王树国校长讲课之后,才意识到在很多地方都过了界,“放纵”的后果就是“自我放弃”;端正学风、严谨治学才是为学之道。研究生认定的“十大学术不端行为”时间:2012-10-18 9:54:29阅读: 507标签: /news/2012/10-18/492459001RL0.htm电气学院 /news/2012/10-18/492459001RL0.htm研究生 /news/2012/10-18/492459001RL0.htm学术不端 为加强我校学风及学术道德建设,提高学术诚信水平,在2012年度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创新工程立项活动中,电气学院11S0104、11S0103党支部开展了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确定出了我校研究生认定的“十大学术不端行为”。为了使调查更具科学性和代表性,两个党支部的党员对调查活动进行了详细策划,多次讨论,设计、修订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共设选项18项,每位调查者最多可选10项,通过网络与纸质版两种问卷公开向全校师生征集投票,经过21天的调查,共回收有效选票987份。统计结果表明:“项目申请、成果申报提供虚假信息,在未参与工作上署名,中英文互译在线投稿”等十种行为被研究生认为是“十大学术不端行为”。项目申请、成果申报、求职和提职申请中提供虚假信息;过分追求名利助长浮躁之风;口头学术报告不说明观点来源;课程小论文、学术报告等抄袭、拼凑、不标注;因利益等原因无功者占据排序首席;在未参与工作上署名;替他人或请他人代写论文;中英文互译在线投稿;一稿多投;参与或与他人合谋隐匿学术劣迹调查显示,我校师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总体认知比较准确,对各类学术不端行为有着较为清晰的界定,自身防范意识和自觉抵制能力较强,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成效。学校将继续开展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专家讲座、专题报告、技术检查和思想教育等活动,并通过多种途径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水平。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htt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