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复习专题训练[精选]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4·海淀区期末考)以下地图按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图①的关键信息是周都城在镐,所以是西周时期。图②的关键信息是能够看到战国七雄的名称,所以是战国时期。图③的关键信息是周都城在洛邑,并且晋国未被三分,所以是春秋时期。图④的关键信息是殷,可知是商朝。按年代顺序排列是C项。
2.(2014·济南市高三调研)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瓦解 B.王位继承混乱
C.宗法制度松弛 D.中央集权确立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秦国九代国君王位继承的方式多样,可以看出当时宗法制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遭到破坏,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国君王位继承问题,排除A、D两项;B项是材料的表象,未反映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
3.(2014·石家庄质检)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所谓“封”,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驳”,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例如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的诏书。可见,封驳制( )
A.避免了君主决策失误 B.保证了吏治清明
C.易为当权者所利用 D.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答案:D
解析:在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独尊,封驳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君主决策失误,但不能说避免,故A项说法错误。封驳制是针对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与吏治没有关系,故B项说法错误。虽然古代也会出现权臣当权,但是权臣还是要借助君权的,因此C项错误。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有一定制约,故D项正确。
4.(2014·成都市毕业班一诊)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 )
①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 ②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 ③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 ④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符合秦朝实行的郡县制,这一制度使皇帝在政治上的政令能够直达百姓,在经济上实行了直接按户收税,故①②正确;郡县长官的行政权力受中央制约,但并未削弱,故③错误;将农民五户一伍,十户一什,加强了对他们人身的控制,故④错误。
5.(2014·湖南十三校联考)据《吕氏春秋通诠·知度》载:“上计,战国、秦、汉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称为上计。”据此,“上计制”的主要意图是( )
A.控制地方财政税收 B.监督考核地方官员
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D.防止官员弄虚作假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内容可知,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监督考核地方官员的政绩,B项正确。从材料中“盗贼、狱讼”可知A项表述片面。材料不能体现行政效率状况如何,排除C项。D项只是体现了材料部分信息。
6.(2014·陕西省长安一中高三一模)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篇》)。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
A.阶级的产生 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家的出现。国家出现的标志包括“城郭”“法律”和“疆域区划”,这与材料中“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相印证,这些说明早期国家已经诞生。
7.(2014·福建省高三质检)察举制是西汉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其重要内容是举“孝廉”。132年,尚书令左雄建言改察举之制:(一)限年40岁以上才得举“孝廉”;(二)确定考试内容;(三)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当时顺帝予以采纳。察举制这一改革力图解决当时“孝廉”( )
A.人数太多的问题 B.拉帮结派的问题
C.徒有虚名的问题 D.士人难参政的问题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察举制的改革主要是在年龄上的限制,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人数太多的问题。
8.(2014·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是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千耦其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