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文献与地方志编纂[精选]
历史文献与地方志编纂
党明德
一、历史文献是地方志资料的重要来源
(一)从地方志性质看——方志是记述某区域的资料性文献
国史、方志和家谱,构成了中国的三大基本历史文献。因此地方志与国史同家谱一样都是历史文献,其区别在于范围不同,但前者总比后者外延宽泛,所以前者往往包容了后者的许多内容,后者的许多资料来自前者。
方者,地也;志者,记载也。方志,顾名思义,是一方之记载。方志有两个基本特征:从空间上说,它以一个地方为对象;从时间上说,必然有历史的过程。方志也称地方志,是综合记述一个地区或地域情况的著作,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历史、经济、文化、人物、风俗、灾害、文艺、著述等,大多以行政区域为客体,也以自然山水、寺庙、风俗、名胜、怪异现象为客体的方志。因此,国务院在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的第三条明确规定了地方志的性质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既是资料性文献,就必然依靠文献来做。
(二)按区域对历史文化考察是中国的传统
按地域对历史文化进行考察,在我国古已有之。《尚书·禹贡》、《周礼·职方氏》将全国划为九州,并对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作了一定的描述,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地域文化研究著作。《诗经》中《国风》按15个诸侯国和地区分别汇编民歌,显示不同情趣的乡土格调,开启了地域文化作品研究整理的先河。自先秦至明清,地域文化的研究著作已经成为我国历史文献的重要内容,尤其以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地方史志的形式表现。
古代研究地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著作还应是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在《史记》曾单列过《货殖列传》。“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而言。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司马迁所指的货殖,还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在内。
在《史记·货殖列传》曾对关中、三晋、郑卫、燕赵、齐鲁、荆楚、吴越、颖川、南阳等这些文化圈在汉代时期的人文与自然状况作过论述。我们举关中、齐鲁看一下。
如说关中:好稼穑,殖五穀,地重,重为邪。及秦文、德、缪居雍,隙陇蜀之货物而多贾。献公徙栎(li)邑,栎邑北卻戎翟(di),东通三晋,亦多大贾。”即喜好农事,种植五谷,重视土地的价值,把做坏事看得很严重。直到秦文公、德公、穆公定都雍邑,这里地处陇、蜀,东通三晋,货物交流的要道,商人很多。
齐地“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临菑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於众斗,勇於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其中具五民。”即齐地被山海环抱,方圆千里一片沃土,适宜种植桑麻,人民多有彩色丝稠、布帛和鱼盐。临淄也是东海与泰山之间的一个都市。当地民俗从容宽厚,通情达理,而又足智多谋,爱发议论,乡土观念很重,不易浮动外流,怯于聚众斗殴,而敢于暗中伤人,所以常有劫夺别人财物者,这是大国的风尚。这里士、农、工、商、贾五民俱备。
鲁地:“而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於礼,故其民龊龊。颇有桑麻之业,无林泽之饶。地小人众,俭啬,畏罪远邪。及其衰,好贾趋利,甚於周人。”即邹、鲁两地滨临洙水、泗水,还保存着周公传留的风尚,民俗喜好儒术,讲究礼仪,所以当地百姓小心拘谨。颇多经营桑麻产业,而没有山林水泽的资源。土地少,人口多,人们节俭吝啬,害怕犯罪,远避邪恶。等到衰败之时,人们爱好经商追逐财利,比周地百姓还厉害。
司马迁以及先人为我们建立了地域文化研究的好传统,古代一直继承着这个好传统,近代以来又掀起了地域文化研究的热潮,这股潮流至今不衰。
(三)方志依靠历史文献例举
方志依靠历史文献我们再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济南建城的历史究竟多长,二是济南城的变迁。
1、济南建城历史的考证:
王育济曾在《济南文化的特点与变迁》一文中作过考证,说是在龙山文化时代就有济南城,理由有三;
一是1928年考古学家吴金鼎先生发掘了谭国遗址,该城始建于龙山文化的早期,距今约4500年左右,这里用的是考古资料。
二是“泺”字的出现,王育济说:甲骨文中出现了济南的地名“泺”字,在10万甲骨中出现了唯一的一个“泺”字,“泺”字出现,标志着今济南地标的出现,距今3500年历史。
三是大辛庄遗址甲骨的发现。大辛庄出现甲骨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商王朝在受到西方周朝势力的威胁下,向东扩展,从濮阳坐船顺济水直流而下,到达济南,在大辛庄经营建立城址。在进济南时,带着大量的甲骨,所以今大辛庄被发掘出甲骨1000多片,还有一片有34个字的甲骨。综上,王育济的解说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济南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城居 距今4000年以上,他所用的有考古文献,有甲骨文,有诗经等历史文献,因此有历史文献是研究方志的必须。
2、济南故城为何西迁?什么时候西迁?
济南故城在章丘的东平陵城,东平陵城不是谭国,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