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反对教会教育与反对日伪奴化教育的运动[精选].ppt

反对教会教育与反对日伪奴化教育的运动[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对教会教育与反对日伪奴化教育的运动[精选]

第十四章 反对教会教育与反对日伪奴化教育的运动 教会学校兴办的原因 ⒈随着资本主义势力的进一步扩展,海外传教士也也随之兴盛 ⒉中国开始成为美国觊觎的主要对象 ⒊兴办学校,传播西学,是传教士借以扩大影响,进一步达到传教目的的重要手段 教会学校的发展 创办人:基督教会 天主教会 两个阶段(基督教教育) 第一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到1876年 第二阶段:开始于1877年的第一次基督教传教士大会 1890年5月7——20日 第二次 上海 基督教会传教士大会 改为“中华教育会” 中国基督教教会教育的最高领导机构,对当时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教会学校的课程 宗教(必开课程) 外语 西学 儒学经典 教会学校的性质与影响 性质:教会是西方世界殖民扩张的产物 影响:教会学校的存在,是近代中国殖民 地的国家地位在教育上的反映 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过度的促进因素 教会教育的新阶段 寻求基督精神与中国封建文化的结合 建立在华教会教育的联合组织——“中华基督教教育会” 创办和发展中、高等教育 建立完整的教会学校体系 收回教育权运动 定义: 广义:收回教育权运动的斗争包括反对欧美新教和天主教传教士在中国所办的教会学校与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所办的旨在进行奴化教育的各类学校的运动。 狭义:收回教育权的斗争特指20 世纪20 年代的欧美传教士在中国所办的教会教育的运动 反基督教运动 导火线:1992.4在清华学校召开的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第十一次大会。(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是1895年由穆德在美国创立的一个基督教国际性团体,以各国在校基督教大学生为主要活动对象。它的主要目标是:“1、联合全世界的学生运动;2、收集世界各国关于学生宗教情况的情报;3、推行下列各项活动:领导学生承认耶稣基督为唯一救主,成为他的信徒;加深学生的精神生活;征募学生往全世界推广天国的工作。”其口号是“合而为一”,即把世界各国的基督教大学生统一在“同盟”的旗号下,标榜“维持非政治的性质” ) 影响: 反督教运动揭露了教会学校的阴暗面 ,在教会大学的发展历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为它为收回教育权运动打下了基础 收回教育权运动的意义 收回教育权运动直接促成中国政府颁布对教会学校的管理条例,打破了教会学校独立于中国教育体制之外的状况,对教会大学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收回教育权运动是中国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 教会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作用 积极影响:1、教会办的初等学校对我国普及教育有所促进;2、对我国教育发展有较大的推动;3、有助于推动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4、传播了西学和西艺;5、教会教育办学质量,对中国学校有刺激和借鉴作用 消极影响: 1、教会教育是传教士在中国兴办的西方宗教教育。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利用,有些教会学校成为西方列强第一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工具。2、教会大学施教的结果,对于争夺中国中国年轻一代,确是按照传教士设想的方向推进,入教的、成为神职的人员越来越多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期间(1931~1945),在其占领区所实施的奴役中国人民的法西斯的殖民地教育东北沦陷区的教育,通称为“伪满教育”,华北、华东等沦陷区的教育,通称为“汪伪教育”。 伪满奴化教育的实施,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31~1937), 主要是建立以奴化教育为核心的殖民地教育体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对各级学校,特别是大、中学校进行了疯狂破坏和血腥镇压,封闭了东北大学等许多所学校,并逮捕和屠杀了大批爱国师生。同时伪满按照所谓“王道立国” 的精神,颁布一系列 “通令”、“院令”。规定“重仁义、讲礼让,发扬王道主义,对于人民生活方面,力谋其独立安全,交谊方面,崇尚自重节义,而对于世界民族,以亲仁善邻共存共荣,以达于大同”作为教育方针,宣布各校课程暂用《四书》、《孝经》讲授,并提出“日满一体”,“共存共荣”,把“建国宣言”,“诏书”,“语”、“仁德天皇”、“靖国神社”、“乃木大将”等内容塞进“国定”教科书,向学生灌输崇拜日本天皇、服从傀儡皇帝的意识,以及畏天、信神、自卑、 服从的思想意识。此外, 还按照日本特务机关批准的《统制学生思想方案》的要求,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课外活动进行严厉地管束与监督。与这些奴化训练并行的是“思想整肃”,即逮捕和屠杀爱国师生。查禁和销毁排日教材。日本侵略军规定每年2~3月、10~11月为“犯罪节”,强迫进行“大检举”、“大揭发”,以武力强化其法西斯统治。 随着日本侵略军统治的加强,殖民地学校体系逐步建立。1933年开始整顿初等教育, 着眼城市, 重视边陲。1934年恢复 113所中学,并把这些普通中学“职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