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变形记与促织[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形记与促织[精选]

《促织》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代表作,《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成名作。蒲松龄的《促织》和卡夫卡的《变形记》虽然都通过变形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社会的感知,但是其创作背景、主题思想与创作动机、艺术特征等方面是不一样的,正是这种不一样成就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两部描述社会变形现象的经典之作。 伤心人别有怀抱——《变形记》与《促织》比较阅读 2010-05-25 12:00:21| 分类: HYPERLINK /blog/#m=0t=1c=fks_084067085082084074081082081095085081081065080094087075论文收藏 |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 牛文明 【内容摘要】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中国文言志怪小说的最高峰,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被公认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虽然时隔遥远,地处东西,风格迥异,然蒲的代表作《促织》和卡夫卡的成名作《变形记》同属变形母题,都有作者的自伤自哀、讥讽社会的浓厚色彩,很有进行比较研究的价值。本文从美学特征、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主题思想与创作动机、艺术特征等方面对两篇作品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促织》和《变形记》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变形记》《促织》比较研究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发表于1912年的一篇德语中篇小说,叙述了商品推销员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变成甲虫,最终在众人的厌恶中死去的“故事”。《促织》是清康雍年间文人蒲松龄(1640--1715)的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叙述明宣德年间皇帝喜欢斗蟋蟀之戏,故从地方征取,华阴县老童生成名因“为人木讷”,被狡猾的县吏报为里正(负责收缴蟋蟀),他为人老实胆小,不敢科敛别人(只得自己垫钱收购),故不到一年家产赔尽,而仍不能满足上面的索求,无计可施,忧闷欲死。在妻子建议下,早出晚归,寻找蟋蟀,却一无所获。十天之内,连遭杖责,两腿脓血流离,却又无计可施,惟思自尽。正当其时,村里来一驼背巫师,为其画图指点,遂得捕一上等蟋蟀,夫妻欣喜若狂,然蟋蟀在成名九岁的儿子偷看时跃出,成子急捉时不慎将其压死,儿子吓得投井自杀。万幸的是被救后半夜复苏,惟变得痴呆。成名一夜未曾合眼,清晨捕得一个小蟋蟀,嫌其小而弃之,虫却主动落于袖间,成名遂纳之,与佳虫斗,得胜。呈上,在宫中无敌手,且能听音而舞。皇上大悦,赏巡抚,巡抚又给县令以好处,成名也因此得免役事,还当了秀才。一年后,成子精神复苏,“自言化为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成家此后“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躐各千记。” 两篇杰作时违相隔二百年,地隔数万里,自然有很大的不同,然在“变形”母题涵盖之下,思想情感、美学特征、艺术手法等皆有异中有同,研究领域相当广阔。 一、共同的美学特征:含着眼泪的笑 无疑地,细读两篇小说,我们应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两个故事的共同审美底蕴是悲剧性的,是含泪之笑。 《促织》的悲剧实质并不会被其光明的尾巴所掩盖,只要那种社会制度存在,就必然会有“好促织之戏”的皇上和媚上欺下的层层官吏,而成名那种“为人木讷”,没有功名的穷书生以及更多的穷苦人就很难逃脱家破财散的厄运。因此,成名一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很容易戳开作者在结尾制造的因祸得福的肥皂泡,这个肥皂泡式的结局并不能给读者带来真正的安慰,因为它难以令人信服。 《变形记》的美学意蕴更耐人寻味。粗看之,《变形记》中并无激烈显明的善恶对比和冲突,因而格里高尔的死给读者感情上的撞击并不剧烈,至多叹息一声而已;但是,假如我们仅仅以“述异”之眼光,将《变形记》看成一件荒诞的趣闻,那就对不起作者,也可惜了这篇杰作。事实上,格里高尔是一个善良的人,在公司里,他是一个忠诚的职员,五年里未休过一天假,未迟到过一次,变形后的第一天早晨,“他今天早晨只占用公司一个多小时,不是就给良心折磨的几乎要发疯了吗?”在家庭里,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慈仁的兄长,为了养活一家人,他勤奋工作,甚至生病、受伤也不进医院,就连终身大事也没有一点眉目。“他心里还有个秘密的计划,想让她(妹妹)明年进音乐学院。她跟他不一般,爱好音乐,小提琴拉得很动人。进音乐学院费用当然不会小,这笔钱一定得另行设法筹措”,他还“准备在圣诞节以应有的庄严的态度来正式宣布这事”。在经济方面,他连每月留下的几个零用钱也都交给了父母。就是这样一个善良、尽责、安分守己,为他人而甘愿牺牲自我的老实人,因为自己不能预料,不能抵抗的突然而至的灾难,变成了公司的弃员、家庭的拖累。虽然他“被自我谴责和忧虑折磨着”,“他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然而家里人却认为他就是“我们一切不幸的根源”,必欲置之死地。 小说通篇在格里高尔善良的思想(幻想)与丑恶的样子(对应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