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官吏的考课奖惩制度[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官吏的考课奖惩制度[精选]

古代官吏的考课奖惩制度 概说 考课奖惩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吏管理制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考课,即我们今天说的考核,它指古代各朝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官吏进行的考察与督课,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考察、考核、考成、考功等名称。奖惩,是根据考课的结果对贤能官吏的奖励和对顽劣刮泥的惩戒。所以考课与奖惩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认真的考课制度是对官吏进行奖惩的重要前提,严格的奖惩制度则是对官吏进行考课的必要保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如宋代文学家苏洵所说“夫有官必有课,有课必有赏罚。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儿无赏罚,是无课也。”考课奖惩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封建国家代替奴隶制国家之日起,就伴随着封建官吏制度的产生而形成发展起来,其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据史书记载,舜在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每三年就要考核一次各部落首领的政绩,考核三次以后,分别予以升降,所谓“三载考绩,三考初涉。”到了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在管理官吏时,也运用了考课奖惩手段,西周就曾经以“六计”和“八柄”来对官吏进行考课奖惩的规定。西周对官吏的考核主要采取“巡守”和“述职”两种方法。由此可见,西周对官吏的考课奖惩不论在标准上还是方法上,都比前代具体多了。然而迄今为止,有关西周考课奖惩官吏的具体情况却未见史料记载,说明官吏的考课奖惩此时仍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经常性的制度。 考课奖惩制度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制度是在封建社会以后确立并逐步发展完善的。大体上看,封建社会官吏的考课奖惩制度尅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世卿世禄制度的废除与封建官吏选人制度的诞生,对官吏的考课奖惩耶初步建立起来。这一时期考课奖惩官吏的主要形式是“上计”,是一种根据各郡国上送的平时的工作记载——记事簿来考核官吏的方法,均在每年年终进行。这样就使封建政府对官吏的考核开始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道路。上计的对象主要是地方官吏,内容侧重于工作实绩,对于加强地方吏治,进一步公布刚刚建立起来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确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一时期对中央官吏的考核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上计的范围是不包括中央官吏在内的。由此可见官吏的考课奖惩制度在这是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 第二阶段,隋唐至宋元明清时期。在这一阶段,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发展,官吏的考课奖惩制度也日趋完备。这主要表现为这样几方面: 隋唐以前官吏的考课奖惩是先后由丞相和尚书令兼管的。隋唐以后为了加强中央对这项工作的控制,特地在吏部设立了考功司,建立了负责考课奖惩官吏的专门机构。考功司的长官考功郎中主管对京官的考课,副长官考功员外郎掌管对外官的考课。京官即属于中央系统的主要官吏,外官属于地方系统。说明考课奖惩官吏的范围此时已不仅仅限于地方官吏,而把中央与地方的主要官吏全部包括在内了。从而改变了以前那种只考地方官吏不考中央官吏的不正常现象。 隋唐以前,对官吏的考课奖惩主要看官吏的工作实绩,特别看土地、赋税和人口数字的增减与社会治安情况的好坏。隋唐后,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对官吏的考核既要看实际工作情况又要看到的的优劣和能力的大小。唐代考课官吏的内容和标准是“四善”“二十七最”,正式把“善”即道德,“最”即才能结合起来,对官吏进行全面考察,意义非常深远,在历史上留下较为深刻的影响。 隋唐以前,对官吏的考课主要采取“上计”的办法,隋唐以后,还创造了“考状法”“磨堪法”“廉察法”“廉访法”“考满法”“考成法”等多种形式,这些方法互为补充,丰富了古代官吏考课奖惩制度的内容。 从上可见,尽管这一时期刮泥的考课奖惩制度仍存在很多弊病,还远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但总的看来从隋唐至明清,我国古代官吏考课奖惩制度已经发展的比较严密和完善了。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官吏的考课奖惩制度。唐太宗说:国家大事,惟赏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清世宗说:察吏为求治之本。许多历史事实也说明,官吏的考课奖惩制度与封建吏治的好坏和封建国家的盛衰息息相关。它对于提高官府的行政效率,扬清激浊,加强封建统治,具有重要的作用。 考课篇 韩非子曰:治国之要,在于“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新唐书.百官志》“以时考校而升降之,所以任群材,治百事”。 古代在人才考核问题上的主张 中国在封建社会的一些政治家和思想家对官吏的考核有很多论述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主张在实际活动中考察人才 荀子主张对人才要进行实际考察,在实用中“听其言观其行,计其功,诀其责”,王安石认为“所谓取之之道者,何也?先王之取人,必于乡党,必于庠序,使中人推其所谓贤能,书之以告于上而察之。诚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之。所谓察之者,非专用耳目之聪明,而听 私于一人之口也。欲审之其德,问以行;欲审知其才,问以言;得其言行,则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