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文论课件[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文论课件[精选]

第一章 绪论 一 、课程的性质、意义及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向大家简要介绍中国的文学批评及其特色和成就。本课程涉及中国古代各历史时期的主体文学思潮及其发生发展线索、重要文学理论范畴及其演变发展、重要文论家及其主要文论思想,重要文论著作及其理论意义等 第一章 绪论 二、中国文学批评的民族化特点 与中国古代长期封建社会发展大体同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有其正确性与深刻性,但变革缓慢,也有其保守、落后的一面。 由于中国社会的农业型和宗法性,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多义性。 第二章 先秦文论 第一节 概述 先秦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滥觞时期。 先秦文学理论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文学和文学批评尚未形成专门学科,文史哲合一,文学批评具有浓郁的学术文化色彩。 二、先秦文学批评以《三百篇》为圭臬,诸子百家皆主“诗言志”之说。 三、先秦文学批评处于草创时期,批评形式多为语录条目,吉光片羽,散见于散见于经、史、子、集著述中,无理论批评专著问世 。然而却是中国文学批评的长河之源。 第二节 《尚书·尧典》 一、诗歌(文艺)的教育作用 二、“诗言志”理论的提出 朱自清先生称之为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 三、诗乐舞三位一体 帝(舜)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尧典》) 第三节 孔子的文艺思想 一、论诗、乐的标准:思无邪 二、论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 1、从人的立身、处世来讨论诗和礼 2、论文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提出“兴、观、群、怨”说。 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第三节 孔子的文艺思想 三、论文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内容方面,强调文学艺术和道德的关系,要求文学艺术合乎礼仪仁政的标准。开了后世“文道合一”的先声。 (2)强调诗乐内容的“中和之美”。 第四节 孟子的文艺思想 一、知人论世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二、以意逆志 咸蒙求曰:“《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舜的父亲)之非臣,如何?” 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糜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第四节 孟子的文艺思想 三、知言养气 《孟子·公孙丑上》: “……敢问夫子恶乎长(擅长)?” 曰:“我知言(辨析别人的言词),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餒也。是集义之所生也,非袭义而取之也。行有慊于心,则餒矣。……” “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第五节 老子庄子的文艺观 一、老子的道论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论。“道”是万物自身运作的规律,是客观性的、实有的道。 二、庄子的文艺观 化老子客观之道为主观心灵之道。 1、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心斋、 “坐忘”。 《人间世》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第五节 老子庄子的文艺观 2、文艺创作客体的审美风格:“自然”、“素朴”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知北游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