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填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填空

填空、选择 一、填空: 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古训传》。 2、训诂是顺其条理解说故旧之言以教人。 3、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古训传》为最早。 4、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古训传》为最早,另一种是从实际语言材料里把“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来说明意义的体系,这以作者尚难考定的《尔雅》,它是按语义分类编辑的字典为最早。 5、《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 6、训诂学的三项任务表明训诂学是沟通古今语义的桥梁。 7、 8、训诂学的根本任务:第一,加强对训诂学史训诂学方法论的研究,实现训诂学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第二,总结训诂学的经验,提高训诂工作水平,促进古文教学、古籍整理和词典编纂等。 9、解释词义是训诂学的核心内容。 10、传统训诂学以经书的解释为中心。 11、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义、阐明语法这些内容。 12、汉代立《诗》《书》《礼》《易》《春秋》。于学官学校,定为“五经”。王易的一经为《乐经》 13、“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 14、传统训诂学最大的局限是“崇古”。 15、总释群书语义的代表作是《尔雅》。 16、《释名》东汉·刘熙、《广雅》魏·张揖、《方言》汉·扬雄。 17、音义兼注的专著大致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单注一书的音义已归入注疏类,从略,一是注释群书的如《经典释文》唐·陆德明。 18、《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 19、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解。这种注释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 20、唐人还为汉以下的其他古书作注释,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在唐代就有《司马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萧统的《文选》;在唐代就有李善注和五臣注。萧统的《文选》又叫《昭明文选》。 21、史记三家注:唐代就有司马贞的《司马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刘宋时期的裴 《史记集注》 22、李善注《文选》,几乎全力集中在注明出典方面。 23、汉魏六朝以来利用“四声别义”这一特点给古书注音。 24、朱熹的《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集注》合称《四书集注》。 25、严复翻译十八九世纪世界名著,有过“信、达、雅”之说,翻译古文亦然。 26、“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情:实情。 27、以人民往视者。 以:有。 28、“谓”:指的是。 29、“或”:说的是。 30、当为(当作)、读为(读曰)、读若(读如)、之言(之为言) 31、使用声训的术语是之言(之为言)。 32、如字:这个术语是用来表明某字当读本音训诂术语,与“破读”、“读破”相对而言。 33、解释词义的方式有互训义界(推因) 34、 揭示同义词内在联系及其区别的训诂术语是析言。 35、句读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何休《公羊传注·序》 36、“名与实”是小学研究的主线。 37、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是外在形式的利用 38、作为以形索义的形训,分析字的形体结构必须以推求字的本义为目的。 39、《说文解字》是以形索义的典式。 40、有一种训诂的方法是以形索义,例如“弈”的“大”古代写作(P89页),像一个人正面站立的样子,本义是大;“弈”的 “ 89 ”古代写作# 。本义是围棋。 41、 运用以形索义原则须以笔意为据 42、“厥义”即字形中反映的词义,也就是笔意。 43、浮云避白日,游子不顾反。反:同“返”,是归返、回来的意思。 44、音义关系的偶然性与约定性, 二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荀子就已经注意到了。他在《正名篇》里说道:“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 45、王引之《经义述闻》所说:“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 46、 声训主要是从声音线索推求语源的方法。 47、探索语源的主要方法是声音。 “人涉卬否” 卬:我也。 48、章炳麟的《文始》是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探寻语源,疏明语言发展变化的专著。 49、人们之所以能根据声音推出同源词来,这是由音义关系的特性决定的。 50、最早运用声训的专书是东汉刘熙的《释名》。 51、无论是东汉的声训,还是宋代的“右文说”,还是清代的因声求义,向来是训诂的重要方法,要运用的好,就必须了解音韵学知识。 52、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怜:可爱。 5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怨天寒。可怜:值得怜悯。 54、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可怜:可惜。 55、有人把连绵词说成是“连语”并引王念孙“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的说法。 56、解释词义的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即:互训,义界,推因。 57、《说文·老部》:“老,考也。”“考,老也。”这是用互训方式释义。 58、《尔雅·释鸟》:“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是使用义界的训诂方法。 59、毛亨的传说:“盗,逃也。”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