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各种现代化农业机械引领农民致富[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各种现代化农业机械引领农民致富[精选]

各种现代化农业机械引领农民致富 (园林机械 ) 眼下又到了夏收季节,从南到北各地陆续开镰。陕西是中国的产粮大省,历史上,适合粮食种植的八百里秦川也一直是陕西人的骄傲。2013年,陕西省虽然遭遇严重的干旱,但粮食产量仍然达到243亿斤,实现连续10年的粮食丰收。但今年年初,陕西关中的中东部地区遭受旱灾,往年粮食产量占陕西六分之一的渭南市,农作物受灾面积高达11.9万公顷,那么,渭南今年的夏粮还能实现丰收吗?   土地流转改变农业生产模式 机械自动化成农户首选   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的一片黄河滩地上,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微耕机等各种小型农机和各种大型机械不断往来穿梭,大型收割机不断吞下一片片麦穗。很快,成熟的麦粒就堆放在田间地头,由于是机械化联合作业,就连麦秆也很快被打成四四方方的形状,一个个散布在麦田里,收获的喜悦就这样充满每一块麦田。在麦田里往来穿梭的机械设备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种粮大户郝明漟 :今年是会增产还是会增产,今年前季雨水很勤,这个每亩地在1000斤到1200斤,还有打1300斤的。 郝明漟,是渭南市的一个种粮大户,他今年承包了2000亩黄河滩种麦子,虽然夏收是一年中最忙的时节,但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也注意到,由于雇佣了大量现代化的农机进行收割,因此,他的工作也只是开着车四处巡视正在收割的麦田,偶尔打打电话,联系下车辆,没事的时候在车里听听音乐,显得很是轻松。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种粮大户郝明漟:总共这个黄河滩是38万亩土地,有20万亩小麦面积,现在我估计得收了有十几万亩了,现在是短平快,一天就结束,连种带收,农民一天就结束了。   郝明漟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他今年承包的2000亩地,平均亩产达到1000斤,总收入达到236万元,扣除上半年的土地租金、以及种子化肥等投入后,估计能赚100万左右,如果下半年秋粮不出大的意外的话,他今年能赚200万元左右。而在今年年初碰到大旱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丰收,他也认为,这和自己的水利投入是分不开的。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种粮大户郝明漟:自己打井,就是打对口抽。我们自己喷灌。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打一口井多少钱   郝明漟:打一口井 1000多元,我们这十几米就打出来水了。   郝明漟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为了保障粮食丰收,他每100亩耕地就打1口井,这样算下来虽然会花掉20多万元,但打井的投入只相当于1年净利润的10%,并且从第二年起灌溉就几乎没有成本。他说,自己敢于对农田水利进行大资金投入,是因为土地流转政策改变了以往的农业生产模式。在以前,一家一户的农民由于拥有很少的土地,经济产出很少,因此,打井搞农田水利建设就显得不划算,也没有人愿意投入,望天收也成了不少农民的选择。但现在,通过土地流转,使得大面积的集约化经营称为可能,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和收益,几乎所有的种粮大户都愿意拿出一部分利润进行长远的布局,而这也能更有效的保障粮食生产。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感觉这个变化大吗?   郝明漟:肯定大嘛。   就在距离郝明漟几十公里外,54岁的李秀芳也在高兴地听着音乐。   李秀芳今年租了6000多亩土地,其中小麦就种了4800亩,而现在,也正是收获的时候。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个收割机收完之后打出来直接就是麦粒了?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种粮大户李秀芳:是,你看它比较干净。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壳都脱落了。   李秀芳:对,它已经脱落,而且不用晾晒,它现在已经是干了,它不是有一个干湿度嘛,不能超过多少,也是在正常的范围以内,我这个可以直接入仓。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机械化带来的劳动力的节省,还是很多的。   李秀芳:是。没有机械化不敢种,1000亩都不敢种,要让人收,那是不可能的。   收割机收割后直接打出的麦粒   李秀芳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从今年初步的夏收情况看,1亩地的麦子产量达到1000斤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即使下半年的秋粮玉米达到正常年景,每亩地靠种粮食也能净赚1000元,种粮食、赚大钱在她心里并不是一个梦。   李秀芳:如果1亩地就是(赚)1000元,种一万亩地挣一千万,你觉得这少吗,真的是不少。   1亩地1年竟然能净赚1000元,这也引起了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的好奇,因为在当地,很多农户种自己的地,在没有土地租金的情况下,如果考虑人工费用种粮几乎就不赚钱。那么,李秀芳每亩土地每年要承担500元的租金,同时还要拿钱请人耕种,为什么成本增加的情况下,每亩土地每年还能净赚1000元呢?李秀芳说,秘密就是用机械化降低成本。   李秀芳:这么大一个面积,我们只有两三个人在这里管。我们一天可以浇这4000亩地,我一天把这四千亩地可以浇完,你就是没有雨水,用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