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获2009年汕头市优质教学设计二等奖)[精选]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
汕头市澄海莱芜中学 陈丽华
教学设计理念:
古代散文教学是语文传承古代文化的主要载体。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古代散文选修课的教学?如何处理好文言文教学中“言”与“文”的关系?如何走出一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古文教学之路?这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尝试以宋代美文《后赤壁赋》为载体,通过以教师的点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带领学生进入古文学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的推断方法。
2.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内道”的思想。
3.领悟景物与情理相交融的表达技巧。
4.体会语言清空爽朗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的推断方法。
2.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内道”的思想。
3.领悟景物与情理相交融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领悟景物与情理相交融的表达技巧,体会文中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内道”的思想。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比较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是诗人去世前两个月所写,就其政治事业而言,这话当然是自嘲。但对作为文学家的苏轼来说,他的盖世功业确实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
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虽说苏轼早就名震文坛,贬至黄州后且因畏祸而不敢多写诗文,但黄州时期仍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散文如前、后《赤壁赋》,诗如《寒食雨二首》,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都创作于此时。
“文人不幸文坛幸。”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前后《赤壁赋》都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一个写于元丰五年“七月既望”,一个写于同年“十月之望”,前后仅相隔三个月,这两篇同名赋文究竟有何不同及联系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学习第十四课《后赤壁赋》。
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知人论文”,让他们走进文本时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情感。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一)教师范读第一段
(二)全班齐读第二、三段
(三)教师正音
(四)教师指导朗读
(五)学生齐读课文
(六)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由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并找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七)提问学生概括文章大意
设计这一环节是要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教师范读第一段,在朗读的语速、节奏、情感投入上给学生做了较好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要求学生两次齐读课文,是为了把课文读顺。再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由朗读课文,是为了把课文读懂。最后再提问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概括,那么学生对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有了整体上的把握。
三、学习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归纳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的掌握方法。
(一)解决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二)教师强调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并结合典型字句归纳掌握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的推断方法。
1.积累迁移法。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文实词多达120个,不仅数量多,而且变化大,因此,应注意积累已学过的实词词义,并懂得举一反三,学会迁移。比如我们在推断“今者薄暮”中“薄”的意思时,可联系刚学过的《陈情表》中的“但以刘日薄西山”,从而推断出“薄”应是“接近,迫近”的意思。比如推断“归而谋诸妇”中“诸”的意思,可联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从而推断出“诸”也是兼词,相当于“之于”。
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和并列结构非常多,其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或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简易推出繁难。比如“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是个排比句,我们根据课文注释知道“踞虎豹,登虬龙”是动宾结构,由此可推断出前面“履巉岩,披蒙茸”也是动宾结构。
3.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驼峰500重载无人机产品介绍.pdf VIP
- 建筑与市政施工现场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通用规范培训课件-(2).pptx VIP
- 2025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考点速记20页.pdf
-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面向社会招聘93人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SYNSPEC PM型颗粒物在线监测系统说明.ppt
- 从去思碑到言行录-元代士人的政绩颂扬、交游文化与身分形.pdf
- 赢利-未来10年的经营能力-读后感.pptx VIP
- 一次函数存在性问题(菱形).docx VIP
- 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肠道感染的措施.pptx
- 2024年2月贵州省2024届高三大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