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产品有效成分吡蚜酮的其它名称、结构式和基本物化参数如下:
ISO通用名称:Pymetrozine
化学名称:(E)-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氨基)-1,2,4-3(2H)-酮
结构式:
?????? 吡蚜酮pymetrozine是瑞士原诺华公司1988年开发的新型杂环类杀虫剂。其作用方式独特,它主要通过影响昆虫的进食行为,使昆虫拒食而死。吡蚜酮对幼虫和成虫均有效。该药剂能很快渗透到植物组织中,残效达1个月。它无交互抗性,对天敌高度安全,十分适合抗性害虫的治理。????????吡蚜酮对水稻、蔬菜、棉花、小麦和果树等作物的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具有很高的防效。该药剂对同翅目害虫选择性极佳,对蚜虫的选择性优于目前最好的抗蚜剂——抗蚜威,还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内吸活性是抗蚜威的2-3倍,是氯氰菊酯的143倍以上。在植物体内它既能被木质部输导也能被韧皮部输导,因此既可用于叶面喷雾,也可用于土壤处理。由于具有良好的输导特性,该药在茎叶喷雾后对新长出的枝叶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因为作用机理独特、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它适用于无公害有机粮食作物。其防治持效期长,是防治飞虱和蚜虫的新一代特效药。????吡蚜酮防治白背飞虱的时间为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褐飞虱的喷雾时间为飞虱若虫始盛期;防治灰飞虱的喷雾时间为初发期。?? 利用点穿透图(EPG)技术进行研究表明,无论是点滴、饲喂或注射用药,稻飞虱、蚜虫和粉虱只要接触到药剂立即产生口针效应,并同时停止取食,最终饥饿而死,而且此过程是不可逆转的。经过吡蚜酮处理后的昆虫最初死亡率是很低的,昆虫“饥饿”致死前仍可存活数日,且死亡率高低与气候条件有关。
一、作用原理: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是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最早由瑞士汽巴嘉基公司于1988年开发,该产品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吡蚜酮具有优异的阻断昆虫传毒功能。 吡蚜酮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同时还有内吸活性。在植物体内既能在木质部输导也能在韧皮部输导;因此既可用作叶面喷雾,也可用于土壤处理。由于其良好的输导特性,在茎叶喷雾后新长出的枝叶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二、产品特点: ●选择性强——本品选择性极佳,对某些重要天敌或益虫,如棉铃虫的天敌七星瓢虫,普通草蛉,叶蝉及飞虱科的天敌蜘蛛等益虫几乎无害。 ●优良的内吸活性——叶面试验表明,其内吸活性(LC50)是抗蚜威的2-3倍,是氯氰菊酯的140倍以上。 ●可以防治抗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桃蚜等抗性品系害虫。三、施药技术:●用药量:防治蔬菜蚜虫、温室粉虱,亩用药5克;防治小麦蚜虫,亩用药5-10克;防治水稻飞虱、叶蝉,亩用药15-20克;防治棉花蚜虫,亩用药20-30克;防治果树桃蚜、苹果蚜,可配成2500-5000倍液喷雾。 ●施药方法:亩用药量兑水30公斤作常规喷雾或兑水10公斤用弥雾机弥雾。四、适用范围:蔬菜、小麦、水稻、棉花、果树。 防治范围:蚜虫科、飞虱科、粉虱科、叶蝉科等多种害虫,如甘蓝蚜、棉蚜、麦蚜、桃蚜、小绿斑叶蝉、灰飞虱、甘薯粉虱及温室粉虱等。 注意事项:喷雾时要均匀周到,尤其对目标害虫的危害部位。
吡蚜酮 别名:吡嗪酮 英文名:pymetrozine 分子式:C10H11N5O 结构式: 农药类别:杀虫剂 CA登记号:123312-89-0 化学分类:吡啶杂环类 作用方式:触杀 化学名: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氨基)-1,2,4-3(2H)-酮 毒性及环境影响:大鼠急性经口LD50 582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000mg/kg;虹鳟鱼和鲤鱼LC50(96h)100mg/L;水蚤LC50(48h)100mg/L。鸟急性经口LD50:鹌鹑、野鸭2000mg/kg,LC50鹌鹑(8d)5200mg/L;蜜蜂经口LD50(48h)117μg/只;蜜蜂接触LD50(48h)200μg/只。 以往长期被国外垄断的高效低毒杀虫剂——吡蚜酮生产技术日前在大连理工大学开发成功。这种新型高效杀虫剂为吡啶杂环类杀虫剂,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符合当今农药发展方向。 该杀虫剂作用方式独特,没有击倒活性,不会对昆虫产生直接毒性,但是昆虫一旦接触到该药剂,就立即停止取食。大连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以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过酯的肼解、成环反应、胺的烷基化、酮和肼的缩合、酰胺的水解、胺和醛的缩合等六步反应合成了新型高效杀虫剂吡蚜酮,合成总收率52.9%,液相分析结果显示产品纯度为99.95%。 据科研人员介绍,即使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已产生抗性,吡蚜酮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特别是蚜虫、白粉虱、黑尾叶蝉仍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