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呼吁道德最大法律化[精选]
呼吁道德最大法律化
姓名:施 颖 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很多的道德问题,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已经显得苍白无力,必须通过道德的最大法律化来强化道德的作用,以达到规范人们行为的目的。对于基本的道德必须最大法律化,而对于非基本的道德在有严格限定条件的情况下也要实行法律化,道德失范问题严重而又迫切,必须最大法律化而不是法律化。本文立足于道德行为的发生机制,通过对道德最大法律化的原因、前提条件和可能性的分析,试图提出道德最大法律化的实施途径,以改善道德失范的现状。
关键词:道德;最大法律化;发生机制;原因;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小悦悦事件”——道德的警钟再次在耳边敲响……在事后,有些人提出将“见死不救”入罪,通过刑事制裁来改变社会上蔓延的“见死不救”风气。在欧美一些国家,确实有类似“见死不救罪”规定,如法国1994年修订的《法国刑法典》就有“怠于给予救助罪”,但是否意味着我国也要将“见死不救”入罪呢?笔者认为在有严格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其法律化,例如是在有能力救助、救助不会给自己和第三人造成伤害等等的情况下,可以将“见死不救”法律化。当然,呼吁道德最大法律化,并不是说在现有的条件下,所有的道德问题都可以法律化,但笔者认为基本的道德问题是可以法律化的,并且应该最大法律化,例如乱扔垃圾、践踏草坪、随地吐痰和口香糖、占用公共领域等是可以以立法的形式来约束这些不道德行为的,从而提高国民素质。
二、道德行为的发生机制
道德词源的分析
重点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道:——从伦理学意义上说,指处世做人的根本原则,即人之为人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德:——就伦理学意义而言,既指人们内心的情感和信念,还指人们坚持行为准则的道所形成的品质或境界。“德”字最初见于《周书》,指内心的情感和信念。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得”——即“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就是说在协调人际关系时,一方面“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外得于人”;另一方面,“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内得于己”,就是于人于己都有所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圣外王”就体现了“德—得”相通的精神。“内圣”:内修圣人之德;“外王”:外施王者之政;“外王”必须“内圣”,即要想有“得”必须有“德”,“德”是“得”的条件;“内圣”是为了“外王”,即有“德”是为了有“得”,“得”是“德”的目标。道德:——从伦理学意义上说,指人的行为合于理,利于人。道通天地,德藏于己,“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人之所自得也”。
(二)道德行为的发生机制
关于道德行为的发生机制,这边用函数表达式来体现:B=f(a、b、c、d、k),B代表道德行为的发生;a代表良知,关于善的知识,属于判断分析层面;b代表良心,指善良之心的强弱,属于情感层面;c代表良能,指有没有道德行为的能力,例如身体、物质方面的能力;d指情境,现实中需要帮助的对象;k是参数,例如周围的环境,氛围等。一个道德行为的发生,它是非常复杂的,前面四个是变量,最后一个是参数,只要这四个变量和最后一个参数发生正向作用,那么道德行为一定会发生。但是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变量,那么道德行为也是有可能发生的,例如没有良知但有良心的人,像“小悦悦事件”,最后救小悦悦的是一个捡破烂的阿姨,可以说她并没有多少道德方面的知识,但她却做出了道德的行为。再比如说没有道德良心的人也会做出道德的行为,因为迫于外界的压力,例如一些名人的捐款。那么缺少两个变量呢,答案还是道德行为有可能发生,只是和缺少一个变量发生的概率不同而已。但缺少三个甚至四个变量,我认为道德行为就不可能发生了,例如缺少良知、良能和良心的人,只是有这样一个需要帮助的情境,道德行为是不可能发生的。
三、道德需要最大法律化的原因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问题,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基本问题,德国思想家耶林曾把它形象的比喻成法哲学上的好望角。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不能回避而又十分棘手的问题。[5]道德和法律本身是同源的,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没有不成文的道德,就没有以条文形式出现的法律,可以说道德是法律的母体,法律是道德的高级化。在道德建设中将道德上升为法律或曰道德法律化,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道德最大法律化的定义
道德法律化是制度伦理的重要内容,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广义上讲,道德法律化就是指在道德建设中将一定的社会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转化成为制度形式,目的是以强制的手段规范并提高人们的道德行为水平。狭义上所讲的道德法律化是指立法机关按照立法的程序,把一定的道德理念、原则和规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条文,使之具有制度化规范化的特点。因此从狭义上讲,道德法律化就是道德立法。[5] 在此基础上,笔者将道德最大法律化界定为道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精选].doc
- 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精选].doc
- 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英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精选].doc
- 吉林省长岭县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道路的探索[精选].doc
- 吉林省长春市2014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精选].doc
- 吉林省长春市酒店_客房_KTV_餐饮工作服批量定制__来图定制[精选].doc
- 吉林省长春市高级西服订制_量身定制高档西装——泰利服装批发厂[精选].doc
- 吉林省长白山一高2013届高三化学专题1 化学基本概念 综合测试[精选].doc
- 吉林省长白山第一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精选].ppt
- 吉林通化市事业单位2014年录用公告[精选].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