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平发展下的国际关系策略[精选]
当年为了对抗苏联扩张而与西方和日本互保,而后对抗美国单边主义的时候与俄国、印度相互支持,都是为了构成某种暂时的平衡以确保和平,并借机提升自己实力,最终形成更有利于中国复兴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期间要防止其他大国或国际组织主导新格局、联合对抗中国或成为中国死敌的可能。譬如不能让欧盟过度一致,尤其是英法德三国;适当离间俄印关系,但加强中印、中俄关系,并坚决支持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西进战略不过早削弱俄罗斯;保持东盟但各个击破;分别对待韩日,弱化、分化并最终瓦解韩日美同盟关系;在韩朝之间适当模糊,使其都抱幻想又都达不到目的,却又都不能得罪中国等。 第二讲“和平发展”战略下的外交策略 一、和平发展 一)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实施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欢迎,已经成为中国外交长期坚持的国际关系准则。 但由于提出于冷战的特殊背景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没有普遍应用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的外交活动中。尤其是中国与前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中,意识形态分歧产生了巨大的干扰作用。 2、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198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浪潮兴起,两大阵营的对抗趋于缓和,和平发展逐步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邓小平适时进行总结,认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1985年3月4日),并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1988年12月21日)的主张。 19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对日益崛起的中国疑虑增加,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胡锦涛2006年4月21日访问文莱时,在斯里巴加湾明确提出“我们要始终牢记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2011年9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全面阐述“和平发展”战略。 白皮书对“和平发展”的涵义作了如下说明:“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白皮书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取得了如下成就:①实现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②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③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④为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重要作用。⑤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3、“和平发展”战略的历史意义 1)“和平发展”传承了注重“和合”的政治文化。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徳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亲近来远,同民所欲。”(《春秋繁露·盟会要第十》)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 2)“和平发展”是适合国情的经济增长方式创新。 宏观调控下市场的自主增长 以满足民用为主的稳固增长 扩内需、拓出口的双面增长 着眼长期战略的可持续增长 3)“和平发展”体现了世界潮流。 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 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 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 4)“和平发展”打破了传统大国崛起的模式。 改变了中国历代扩张与收缩交替的对外发展模式 改变了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争夺势力范围的模式 改变了后起强国与老牌强国之间零和游戏的模式 改变了大国关系思想中拉拢结盟、实力均衡模式 二)和平发展的障碍 1、内部障碍 “世界革命”论思想的残余影响 激进“民族主义”思想的现实影响 “崇洋媚外”倾向的长期影响 旧的经济增长方式和落后政治体制的阻碍 贫富分化、腐败现象造成的对立 民族和地区分裂势力包藏祸心、图谋不轨 2、外部障碍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营造“亚洲北约”遏制中国 亚洲邻国对中国崛起的不解、忧虑、恐惧和抵制 与中国有历史怨仇或渊源的国家担心报复和兼并 二、当代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策略 1、睦邻友好与“远交近攻”、“纵横捭阖” 通过睦邻友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使邻国感受和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荣耀和红利。妥善处理与邻国的领土争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消除战争隐患。 但不能心怀“妇人之仁”,作出无原则牺牲,以为小恩小惠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