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归教材,关注课本[课件][精选]
变化:由受到推崇到逐渐跌落(2分)。 原因: 西方现代性的成熟或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2分,写政治、经济、文化具体史实只给1分); 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中国形象的跌落(2分,答“‘海禁’政策使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也给2分,其它写具体史实只给1分)。 材料二 在孔家思想统治之下,……中国文化的改变,至多只有皮毛的改变,没有彻底的主张。……一直到了民国四、五年以后,开始有了些人作了片断的个人主义言论。 ——陈序经《中国文化的出路》 叶青 1935年6月22日 全盘西化?殖民地化? 王新命等十教授 1935年1月10日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 陈序经 1934年 全盘西化的理由 陈高傭 1933年7月 怎样使中国文化现代化 杨明斋 1924年6月 评中西文化观 张君劢 1922年2月 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向 作者 发表时间 文章标题 ——整理自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界有关中国文化发展道路论争文章目录(部分) (2)与材料二中加着重号的文句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该事件中关于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主要观点。根据材料二,概括二、三十年代学界关于中国文化发展道路问题提出的几种出路。(14分) 事件:新文化运动。(2分) 观点:提倡个人主义;提倡民主与科学(学习西方文化);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实行文学革命(推翻中国传统文化)。(6分)出路:学习西方文化(全盘西化);注重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中国文化现代化(中西文化兼容)。(6分) 材料三 “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虽一度汇成涌流之潮,极其明显地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进入中国的各种文化思想中能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6分) 原因: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榜样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革命)的需要;一战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病。(6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4、回归课本,不仅要从教材编者角度去理解文本,还要关注史学界研究动态,学会运用研究新成果来解读教材,理解历史。 2013年4月湖州、绍兴两地市一模试题: 38.(26分)防止专制暴政、追求民主自由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结合明代政治演变分析这一主张的合理性。(10分) 回归教材,关注课本 ——高三冲刺复习的锦上添花 柳君楷 浙江绍兴诸暨荣怀高中 为什么要回归教材,注重课本? 怎么样回归教材,注重课本? 一、为什么要回归教材,注重课本 1、由学生的复习现状和学习规律决定的 核心步骤是:紧扣课标和考试说明,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小专题。 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一般被称为“地毯式”扫描。 学生复习现状是: 学习课程多 复习任务重 主攻语数外 学科难兼顾 课堂容量大 课后练习多 时间被拉长 前后难照应 知识多散乱 历史学习靠课堂 我想看书而不能看 历史课本——“最熟悉的陌生人” 毕竟完成了“由薄变厚”的过程! 学科知识网络初步构建! 学科知识树基本长成! 4月、5月——高考复习冲刺的月份 锦上添花的关键时段到了! 这是一轮复习后知识点最容易遗忘的时候! 这是需要对疑难点进行廓清的时候! 这是需要高屋建瓴、纲举目张的时候! 一、为什么要回归教材,注重课本 1、由学生的复习现状和学习规律决定的 2、是顺应浙江高考自主命题走势的需要 ①根据教材知识即可作答的题目 ②根据材料(情境)无需结合教材知识即可作答的题目 ③需根据材料(情境)并结合教材知识才能作答的题目 ③ ① ③ ② 23 ③ ③ ① ③ 22 ③ ③ ③ ① 21 ③ ③ ③ ③ 20 ③ ③ ① ③ 19 ③ ③ ③ ③ 18 ③ ③ ③ ③ 17 ③ ③ ① 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