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简介[精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简介
(一)传统音乐
1、刘赤诚(古琴艺术)
刘赤诚,男,1938年12月生,中国古琴各大派系中之“诸城派”第三代代表传人。
出身于艺术世家,五岁即承庭训,从其父—著名国画家、古琴家刘嵩樵习琴,8岁已登台演奏。后受业于诸城派始祖王燕卿其入室弟子徐立荪宗师门下,继承了该派全部曲目,尽得艺术精髓。青年时代已驰誉琴坛。
在长达六十余载的操缦生涯和艺术实践中,立足传统,忠实本派,博观约取,融古开今,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琴旨高蹈,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创造了回锋、滚轮、闪滑、荡吟等新的演奏技法,极大强化发展了诸城派古琴演奏艺术的内涵,使具有山东典型地方音腔的琴曲风味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演奏洒脱开张,沉雄茂密,形神并重,风格浓郁。
其传略被辑入《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国音乐家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经常接受多家报社、电台、电视台专访报道及电视播出。几十年来,为我国古琴音乐遗产的研究、整理、继承和发扬,作出意义深远的贡献。
(二)传统舞蹈
1、冯国佩(蚌埠花鼓灯)
冯国佩,男,1914年8月15日生,他的花鼓灯艺术的传承方式是家族式的,一代代传下来的,到冯国佩这一代已有四代玩灯的历史,其祖父、叔父以及冯姓家族的许多人都是玩灯的名手,并各有特点,冯国佩自幼喜爱玩灯,在二叔、三叔的教授下,他20岁时便以扮演“兰花”的惟妙惟肖、脚腿功夫出名而饮誉乡里,被冠以“小金莲”。
冯国佩艺术特点主要是:脚下溜,韵律强,身姿美,情感真,神态媚。艺术风格集中表现在《抢扇子》、《抢手绢》、《新游春》等节目里,他塑造的女角“兰花”秀丽中含端庄、娴静里有活泼、温柔中露风流、腼腆时藏幽默,既典雅又不失质朴。其动作特点是潇洒大方、灵活、流畅、舞台调度开阔。冯国佩在继承中创新,他独创了“斜塔”、“野鸡溜”、“大拐弯”、“雁落沙滩”等一系列舞蹈动作。
几十年来,他先后多次赴北京、合肥教授花鼓灯,传播花鼓灯种子,门下弟子何止三千,其中大多数同志已成为著名的舞蹈编导、舞蹈表演艺术家和优秀的舞蹈教员。如今,冯国佩的家乡冯嘴子有专门的花鼓灯班子,花鼓灯在该村的传承率达到80%。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的专家在考察后认为,冯国佩是花鼓灯的梅兰芳,冯嘴子在整个花鼓灯的传播领域中占主体和主导地位,是花鼓灯保护价值最高的生态播布区。至今,仍有中央文艺院团的演员到蚌来向冯老学习技艺。
冯国佩既是花鼓灯表演者,又是向国际上介绍花鼓灯的先导者。花鼓灯之所以能传遍全国影响世界,他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他在我国现代民间舞蹈史,特别是汉民族民间舞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82年出版的《中国艺术家辞典》将他记入典籍、永存史册。
2、郑九如(蚌埠花鼓灯)
郑九如,男,1920年5月生,郑九如是花鼓灯艺术怀远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舞蹈动作干净利落,节奏感强,显得又脆又俏。在完成舞蹈动作时,他特别注意对四肢的控制,给人以灵巧敏捷的美感。他善于运用空拍步伐的后勾和头部的转动,显得轻快干脆,别具一格。他的舞蹈洒脱大方,飘逸流畅,姿态优美。还擅长创作演唱灯歌,并打一手好鼓。他的灯歌调式丰富,曲调婉转悠扬,亲切感人,歌词用韵严谨,出口成章。
14岁跟父亲学艺玩灯,成为怀远西南乡享有盛名的兰花。后来母亲去世,他为守孝经常穿着一双白鞋上场玩灯,因他身材苗条,扮相俊秀,服饰素雅,观众只认白鞋不知其名,久而久之便赢得“小白鞋”艺名。1958年被怀远县文工团聘任为花鼓灯教师,他一面授徒传艺,一面对兰花的传统舞汇进行筛选整理,加工组合,大胆打破“大花场”与“小花场”的局限。华东舞蹈学校、空政、湖北、宁夏等歌舞团都曾邀请其前去教授舞蹈和锣鼓。不少全国著名舞蹈家如资华筠、黄毓舒、姚亚男、高倩等曾先后多次登门求教。
1990年安徽省首届花鼓灯会上被评为“安徽省花鼓灯十大老艺人”之一。其创造的花鼓灯艺术流派——郑派是花鼓灯兰花三大流派之一。现为中国舞协会员、安徽省舞协理事。
3、陈敬芝(凤台花鼓灯)
陈敬芝,艺名“一条线”,1919年出生于凤台县陈巷村,12岁开始学习花鼓灯,至今已有七十六年的从艺生涯。1958年,调入县文化馆工作,1962年至1964年,到省艺校担任花鼓灯舞蹈教师;1983年,被中央舞院聘请教学。在此期间,也应上海舞院、广州舞院、总政歌舞团、蚌埠、淮南、霍邱等单位之邀前去传授花鼓灯技艺。1984年至今在县艺校教学。
1986年,编导的舞蹈《黄毛丫头》荣获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创作二等奖;1990年在安徽省第一届花鼓灯会上,获得表演特等奖,并授予全省十大老艺人称号;1992年在安徽省第二届花鼓灯会上表演的舞蹈《代代花》获一等奖。
现为中国舞协会员,安徽省舞协理事。
4、王传先(颍上花鼓灯)
王传先,男,1923年生,1939年师承颍上花鼓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