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富论[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富论[精选]

市场社会的道德伦理 商业产生自由和文明。 ————Joseph Cropsey 本讲演第一部分旨在介绍市场经济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的伦理学思想。 一、利己心 作为一名哲学家,斯密治学的一个前提就是:“人乃是利己的动物(man is a selfish animal)。”“斯密的理论模型是建筑在激发利己心的基础之上。” 何谓“利己心”?对于利己心或者说自爱心,一般地可以将其看作是“珍视自身幸福的本能愿望”。在《国富论》中,利己心常被描绘成“改良自己生活状态的愿望(或努力)”。斯密所言的“利己心”,不似后世经济学家所抽象的所谓经济人假设,它不单纯仅指金钱性的动机,它还是人类美德的根源。依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之见,利己心是不可能根除的人类动物属性。从学术思想上看,利己心绝不是狭隘的利己主义,它与我们日常用语中的自私自利、利己主义等词汇无关。利己心或者说自爱心是我们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基本心理驱力。与基于利己心的诸品德相比,仁慈、利他主义等情操皆是不稳定的、偶发的、非普遍、非持久性地心理驱力。 亚当·斯密言曰:“……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 何以但言利己,而不言利他? 在斯密看来,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已无须冗言论证。 自由主义学派赞成利己心并非仅是基于人之本性,还基于这样的事实:各个经济主体只能掌握有限的知识,因而只拥有被限定的目的。赞成利己心并非意味着人们应该或者必须自私地行动。斯密“并不认为我们明显地总是依据利己的动机而行动。这不过是在真实地描述普通人在理解力上的范围和深度的界限。”哈耶克(1949,1979,passim)曾强调,只有依据利己心才能动员并利用分散于个人的知识。此外,别无他途。 麦克菲(Macfie,1967)说:休谟和斯密皆论说自爱心——最坏的情况则称为利己主义,它显然不属于反社会的范畴。斯密的论说尤其精妙,他认为自爱心在本质上不仅不是反社会的,而且通常它还是生成社会利益的原因。即使在不是这样的场合下,自爱心亦内在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社会(尤其是经济)进步最强大的刺激因素。 斯密认为:自私的情感(selfish passion)本身是介于社会的倾向(social affection)和非社会的倾向(unsocial affection)之间,行为者出于利己心在追求自己的目的物时,必须注意到节俭、勤奋,念及社会的一般规则。斯金纳(Skinner,1979)指出: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不仅仅描述了人之自然本性,他还进一步力陈“追求利己的目的颇值道德性的首肯。”斯密说:“美德就存在于慎思之中,或存在于对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幸福的合宜的追逐之中。” “在众多场合下,倾心个人幸福和利益的行为亦值得嘉奖。可以想象出节俭(economy)、勤勉(industry)、谨慎(discretion)、专心(attention)、以及聚精会神(application of thought)等习惯一般是从利己的动机中养成。而且同时它们被认为是颇值赞赏的资质,值得一切人的尊敬和首肯。” 二、商人(企业家)的美德 从历史背景看,自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后,苏格兰的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当时的学术界及社会舆论上,普遍关心的核心问题就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广,社会流动性的增大,人们的道德是否会堕落,伦理意识是否会丧失,简言之,富与德(Wealth and Virtue)的关系问题即成为苏格兰启蒙时代的第一课题。当时大多数的“有识之士”皆认为:商业化、工业化的发展必将使整个社会的道德、伦理衰败,终将招致人类文明的衰退。 在传统观念上富与德存在着对立、紧张关系,当时“严格的道德家们”依然坚信“贫则德高、富则腐化”,赞美古代社会为有德的社会,虽然贫穷但是民风纯朴,诽谤近代社会是“奢侈、堕落、纷争”的社会。 从学术上看,为了解答整个苏格兰全面地商业化、市场化而带来的富与德的“矛盾”关系,在十八世纪初叶的苏格兰诞生了道德哲学(Ethics or moral philosophy),它是从传统的神学乃至自然法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的学问。 格拉斯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亚当·斯密基于历史事实,从理论上论证了商业的发展带来了独立的人格,进而产生出近代的自由。他坚信:在自由的商业过程中,富与德可望同时实现;在自然的自由制度下,不仅仅能够看到国民“财富的自然增长,”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国民的道德水准、伦理意识自然会大为提高。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