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表形态的变化
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1~2题。
1.据图推断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断裂抬升、风力侵蚀 B.断裂下陷、风力堆积
C.断裂抬升、流水侵蚀 D.断裂下陷、流水沉积
[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河套平原附近为高原,而且此处有较多断层。如果断裂抬升就无法形成地势较低的平原,排除掉A、C;结合黄河流经此地,可知还与流水沉积作用有关。选D。
2.距图示区域不远处,陕西省宜川县有黄河第一大瀑布——壶口瀑布,每年壶口瀑布都后退,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是下切侵蚀,变深后退所致
B.主要是向河谷两岸侵蚀,加宽所致
C.主要是溯源侵蚀,后退所致
D.内力作用,断层相对下降所致
[答案] C
[解析] 下切侵蚀使河谷变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使河谷变宽;只有溯源侵蚀能使河谷变长,河谷后退。选C。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回答3~4题。
3.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最可能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
B.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
C.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
D.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
[答案] A
[解析] 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先是在海底沉积形成石灰岩,然后是石灰岩地区受内力作用抬升为陆地,最后是在流水侵蚀和溶蚀等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喀斯特地貌。选A。
4.溶洞的形成与地壳的抬升、沉降作用有关,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至少经历了三次地质稳定期
B.河谷的形成与河流侵蚀有关,与地壳抬升无关
C.该处降水偏少,故溶洞内无水
D.石灰岩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埋藏浅
[答案] A
[解析] 此题的关键信息是“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当然河谷的形成不仅与河流侵蚀有关,还与地壳抬升导致的下切侵蚀有关。喀斯特地貌一般发育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多;因为溶洞有多层,且水往低处流,所以地下水埋藏不一定浅。选A。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约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据图回答5~6题。
5.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
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该地河流较多,甲乙两地海拔增高,主要是河流携带泥沙堆积而成。故选A。
6.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说法正确的是( )
A.风沙掩埋 背风坡 B.风沙掩埋 迎风坡
C.水灾 高地 D.水灾 远离河流
[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搬迁主要是向高地搬迁,主要是为了防止水灾。故答案选C。
下图为“某种地质演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地质演化过程的正确排序是( )
A.d-e-g-f-b-a-h-c
B.d-g-e-a-c-h-b- f
C.g-e-a-c-h-b-f-d
D.d-f-b-h-c-a-e-g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大陆漂移-板块构造-海底扩张学说,地质演化过程是“先生长后消亡”,最后是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地缝合线,内力作用渐进入休眠期,外力作用隆重登场,在外力作用下,高山被侵蚀变低,但地缝合线仍在,最后板块处于休眠静止期,孕育新一轮的地质演化过程,故选择C。
8.下列地貌形成和上图地质演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
A.马里亚纳海沟-e B.喜马拉雅山-b
C.东非大裂谷-c D.雅鲁藏布江谷地-f
[答案] D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马里亚纳海沟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形成的,故对应的是h;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形成的,故对应的是b;东非大裂谷是裂谷期形成的,故对应的是e,故选择D。
(2015·北京)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第9、10题。
9.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基础上形成的,图中没有石灰岩分布,不可能有喀斯特地貌,A错;泥石流多发于山区,乙地位于山前平原,距离山口较远,地势低平开阔,难以发生泥石流现象,B错;丁村位于山前砂砾石地带,丙村位于距山口较远、由粉砂组成的平原地带,因此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C正确;丁村比丙村距离山口近,海拔高,地下水埋藏应更深,另外根据剖面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