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引力模型的产业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研究[精选]
2005年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
研究领域:国际经济学
论文题目: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
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作者:韩 剑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韩 剑(((
摘要: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当今国际贸易的必威体育精装版前沿理论,在实践中,产业内贸易对于促进一国贸易乃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产业内贸易的引力模型,对影响我国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作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与经济总量、人均收入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呈正相关,与规模和收入差异、地理距离呈负相关,实证结论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选择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引力模型、产业内贸易、双边贸易
战后科技进步的加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国际分工由原来的垂直型分工逐渐转化为水平型分工,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也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在这种转变中,由于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本与技术存量的差异等因素,双边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相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出于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上的相似性,其双边贸易主要表现为产业内贸易;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则更多的受要素禀赋影响,接近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相对变化,一国产业内贸易的国别结构也将出现动态调整,进而对其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产生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本文从国家特征揭示出产业内贸易变化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加强与潜在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联系,积极发展双边产业内贸易,从而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选择贸易政策提供一个理论依据。
理论述评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当今国际贸易的必威体育精装版前沿理论,并处于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发展中。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在这一领域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经过了70年代中期的经验研究和80年代的理论研究,建立了一套解释同一产业内产品双向流动的国际贸易新理论。迪克西特(Dixit,1977)、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77)、克鲁格曼(Kmgman,1990)、赫尔普曼(Helpman,1981)、布兰德(Brander,1991)等经济学家结合现代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理论,对不同类型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主流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同时以格鲁贝尔与劳埃德、阿奎诺(Aquino,A.1978)、伯格斯特朗德(Bergstrand,J.H.,1983)、格林纳韦(Greenaway,1987)为代表的学者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各自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计算模型,为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伴随计量工具的大量运用,越来越多的有关产业内贸易的文献集中于对产业内贸易因素的研究。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很多,既有国家层面的(country specific)特征,包括国家规模、人均收入水平、经济一体化,也有产业层面的(industry specific)特征,如产品差别化、规模经济、市场结构等。在研究双边产业内贸易时,由于更多的涉及宏观层面的内容,因此抽象掉产业层面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产业内贸易的早期研究中,国民收入水平是最早被考察的一个变量。林德(1961)的需求相似理论早就阐述了收入水平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他认为,相同的收入水平容易导致相同或相似的需求与消费偏好,从而为产业内贸易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市场条件。从需求的角度看,低收入的人群对商品需求具有简单化和标准化的特点。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消费者的需求会变得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并表现出对异质产品旺盛的需求,推动以产品差异化为主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两个国家中人均收入越高,人均收入差别越小,产业内贸易比重就越大。巴拉萨(1986)、库莱姆和兰德伯格(1986)把收入分配方式与产业内贸易联系在一起,指出即使在收入水平不同的两个国家,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也有可能导致相互间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一个基本假定,由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国家规模与双边产业内贸易的联系最为紧密。当国家规模较大时,它为企业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下生产差别化产品提供了条件,使得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动与国家规模变化之间表现出正向关联的变动关系。两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接近,需求结构越相似,规模经济的效应越明显。罗特斯切(Loertscher)和沃特尔(Wolter,1980)研究不同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强度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发展阶段、市场规模的大小差异与产业内贸易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费斯特纳和赫尔姆特(Forstner and Helmut)选取47个国家的90个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以GDP绝对差额的负数作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也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
区域经济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1-2024年数学竞赛AIME II真题含答案(共4套).pdf
- 变电站值班员试题库(职业鉴定:初、中、高级工).pdf VIP
- 洁净制药厂净化空调毕业的设计.doc
- 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基础篇)(解析版).docx
- 虚拟实验室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与培训.pptx
- 作业9: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学习任务工作页 .docx VIP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pdf VIP
- 员工考勤表表格电子版.docx VIP
- 中国电信新一代bss3 0_计费技术要求分册v1 0.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