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药物新制剂.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物新制剂

药物新制剂技术 题 目 经皮给药新剂型 学 院 化学工程学院 专 业 制药工程 学生姓名 学 号 S103002 年级 2010级 指导教师 马丽芳 副教授 二Ο一一年二月十六日 Abstract 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 have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and safe, so the system has a good prospects. With a lot of research has been done , many new dosage form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The new dosage forms mainly contain microemulsion, nanoparticles, niosomes, conventional liposomes, flexibility liposomes, phospholipid complex and β- cyclodextr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osage forms can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 正文 现代经皮吸收制剂或称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 或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 TDS)是指在皮肤或黏膜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或黏膜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制剂,黏膜给药主要是指药物通过口腔黏膜、眼角膜、结膜及鼻黏膜等吸收而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方式。自1981年美国Alza公司首次推出东莨菪碱贴片后国外已有硝酸甘油贴片、尼古丁贴片等多种产品上市。芬太尼贴剂、利多卡因贴片也获得FDA批准。国内也相继开发成功了东莨菪碱、硝酸甘油、可乐定、雌二醇、尼古丁和尼群地平等贴片。目前经皮吸收制剂新品种数量全球范围内以每年11. 2% 的速度递增。据统计透皮制剂2000年全球销售额已达67亿美元2003年为91亿美元。美国医药界认为今后10-15年内, 有1/3的现用药将采用透皮吸收制剂。 传统的经皮给药剂型主要有浴剂、洗剂、搽剂、酊剂、油剂、糊剂、软膏剂、膏剂、熨剂等。随着高分子辅料,尤其是压敏胶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开发了一些新的剂型,如贴剂、涂膜剂、膜剂、凝胶剂、巴布剂、穴位贴敷剂、气雾剂等。新型的经皮给药制剂是通过适当的剂型设计,采用药物控释手段,使药物经皮肤恒速、持久地进入人体循环的一种新的给药技术,但一般指应用粘合剂的皮肤贴片型的经皮给药新制剂。 1、微乳 微乳(microemulsion)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自发形成的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低黏度、各向同性且热力学稳定的溶液体系。微乳体系中存在大量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渗透促进剂发挥促渗作用,且可以显著地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增大皮肤两侧的浓度梯度,促进药物的经皮渗透。尽管微乳显示了优良的经皮渗透性,但至今仍没有微乳透皮制剂上市。这主要是由于微乳中使用了大量的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大。 []。界面张力理论认为在微乳的形成过程中界面张力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加入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很多甚至达到负值,从而使油水界面自动扩大而形成微乳。胶束增溶理论则认为,微乳是油相和水相增溶于胶束或反胶束中,溶胀到一定粒径范围内形成的,增溶作用是微乳自发形成的原因之一。 祝伟伟等[]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经皮渗透试验,自制微乳给药装置进行体内经皮渗透试验,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皮肤接收液、表皮及真皮中的药物浓度,并与市售夫坦乳膏比较,考察微乳的透皮促进作用。体外试验结果表明,0.5%的微乳12 h时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是1%夫坦乳膏的3.5倍;体内试验表明,从微乳透过表皮到达真皮层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乳膏剂(P0.05)。与夫坦乳膏相比,微乳对喷昔洛韦的透皮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田青平等[]用聚山梨酯-80、肉豆蔻酸异丙酯(IPM)、水和2种助表面活性剂乙醇、丙二醇制备萘普生微乳,并对其进行体外经皮渗透性能考察。用光散射粒度仪测定微乳的粒径,电子透射电镜观察微乳的形态。用药物渗透扩散仪测定萘普生微乳的透皮速率,高效液相色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