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精选]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教学时间 :4月26 主备人:马学国 授课人   [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重要概念: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羁縻府州   2、理解“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及其积极影响;唐太宗的对外政策及其积极影响;唐太宗的晚年自评   3、通过唐太宗的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关心百姓疾苦、晚年自省,认识其作为一代明君的为政策略和智慧;通过唐太宗实施的开明民族政策和全方位对外政策,认识唐朝民族友好交往的方式、影响的对外交往的繁荣局面;通过归纳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诸方面的政策,全方位认识其治国方略及其借鉴意义。   4、掌握重大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原则,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军面形成的历史原因、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   [教学难点]   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及对当时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 本课选取中国封建社会中期著名历史人物——唐太宗为典型,从政治统治思想与方略、经济措施、民族与对外政策、个人修养和为君素质等多个视角,全方位讲述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会一代明君的为君之法和治国之道。   学生通过对书籍的阅读或影视的欣赏,早已对唐太宗有“即定印象”,课堂教学犹如“经典再拍”,不可能在“新异”上吸引学生,惟有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刻画和人物的重新定格,以理明义,加深学生认识。   课文以“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的出现、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开放的对外政策、晚年的反省为栏目标题,已基本框定了唐太宗“功大于过”的评价方向。但教学中因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即如“贞观之治”,背后依然隐藏着阶级剥削与压迫;同时加强对社会焦点、热点的联系,如盛世的出现与人才、制度的关系,选官与用人与社会兴衰治乱的关系等等617年5月,劝父太原起兵 ②618年3月,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③618年5月,李渊称帝,国号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④617-618年,迎击韩举集团。消灭刘武周势力。 ⑤620年,进入中原消灭王世充、窦建德势力。 ⑥624年,消灭各地农民军和割据地主武装,统一全国。 (二)玄武门之变和李世民继位 ①原因: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功绩最大,手下人才最多,形成了一个势力强大的集团。 ②过程: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 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自己即皇帝位,年号贞观。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功勋显赫,对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构成了极大威胁。李建成要保住太子地位,就必须除掉李世民。斗争中,李建成得到四弟李元吉的支持,处于优势。626年,他俩借突厥进兵之机,共谋调出秦王府兵将,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李世民得知后,与亲信房玄龄、长孙无忌等策划,抢先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内设下埋伏。李建成、李元吉上朝路过玄武门,发现伏兵,急忙掉头回马便走。李世民从后面大呼追赶,李元吉仓皇转身张弓搭箭,连发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李世民还箭,李建成中箭而亡。李元吉也被李世民部将射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三)、“贞观之治” 1、概念和性质 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历史上把唐太宗时期的繁荣局面称为“贞观之治”。它是封建地主阶级治国安邦的政治典范。 2、原因 (1)政治方面:重用贤能,选官不避亲仇,用人扬长避短;虚怀纳谏。 (2)经济方面:以“存百姓”思想为指导,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3)思想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慎用刑法,仁义为本;完善科举,提高进士科地位。 (4)民族关系方面: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5)对外关系方面:奉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3、表现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 以具体的史实来论证这些表现: (1)政治清明:重用贤能,“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如对魏征的任用;用人扬长避短,如对房玄龄、杜如晦的任用; 善于纳谏,如魏征的进谏和太宗的纳谏。 (2)社会安定:囹圄常空,外户不闭。 (3)生产发展:马牛布野,粮价低廉,尚需要联系必修二专题一第二、第三课内容。 (4)文化繁荣:进士科人才济济,科举制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尚需要联系必修三专题二有关内容。 (5)民族团结: ①设置羁縻府州:东突厥归附唐朝后,唐在当地设羁縻府州,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可以世袭。后成为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②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尊请唐太宗为“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