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部分 五年高考题荟萃
2009高考题
(09年全国卷文综Ⅰ第1,2题)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
1.甲市可能是 ( C )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 广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A )
A.① B.② C. ③ D.④
(09年全国卷文综Ⅱ第4,5题)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3.则1951——2000年,该国 ( A )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4.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 B )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09年天津文综第6,7题)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
5.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C
A.abc B.acd C.abd D.bcd
6.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B )
A.a B.b C.c D.d
(09年江苏地理第12,13题)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6、图7回答7~8题。
7.图6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B )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
8.图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D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2005---2008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08全国卷Ⅰ3-4)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1~2题。
1982年 1990年 200年 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 0~14岁(%) 35.27 14.63 8.5 15~64岁(%) 58.36 83.15 90.39 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 1.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 D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2.该城市是 ( B )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08四川5-7)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3~5题。
3.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 B )
A.10% B.20% C.30% D.40%
4.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D
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
5. 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C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
6. (08广东文基52)下图是环渤海经济圈四城市不同年份人口比重变化图。下列说法与图不相符的是D
A.唐山人口比重逐渐减小
B.北京人口吸引力增大
C.北京和天津人口比重差距扩大
D.天津和廊坊两市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08江苏23-24)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C)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8.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AC)
A.山西 B.江苏 C.新疆 D.黑龙江
9. (08广东16)“长寿村”是指人口预期寿命较长或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的村庄。在下列影响“长寿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 ( C )
A.饮用水质量好 B.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C.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 D.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
(07四川3-4)下图是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图。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四川省文化分区、生态功能区划、各生态功能区备选植物一览表、高速公路车速与公路廊道典型实景图.pdf VIP
- (高清版)DB3208∕T 173-2022 群众体育智力运动 掼蛋 术语与定义.pdf VIP
- 基层工会经费审计常见问题及建议.docx VIP
- 航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衣食住行(共10篇).pdf VIP
- 202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附解析.pdf VIP
-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pdf
- 60万吨年锆钛矿分选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备案.doc
- 六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练习(12篇).pdf VIP
- 对照反面典型案例方面存在的问题.docx
- 春节节后收心会.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