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畜的起源与驯化[精选]
* * 第一章 家畜的起源与驯化 一、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 二、物种形成的原因与方式 三、家畜的驯养与驯化 四、家畜在分类学上的位置 五、家畜的品种 Three periods 一、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 1、关于生物进化的争论: 创造论的认识:创造论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部是由某种超出自然的不可知的力量所创造出来的,即上帝创造了一切。上帝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创造了什么生物,地球上就有什么生物。因此,所有创造出来的生物物种部是原样不变地存在的。 进化论的认识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以他为代表的进化论认为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具有强大的繁殆能力,但时空环境限制其发展。通过大量观察,推断,生物间存在生存竞争,并表现有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结果使生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进而形成许许多多的生物物种。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生物个体的变异是普遍的。 任何生物的生殖潜力总是大大地超过替换上一代双亲的需要。生殖能力是几何增长或对数增长的,即使对于30~60年间只产6个后代的大象,750年后一对大象也会产生约1900万个后裔。尽管生物的繁殖潜力巨大,生物种群的大小却是年复一年地在平均数上下波动。 受精卵早期死亡?激烈的生存竞争?严酷的生存环境? 生物个体的变异,至少有一部分是由于遗传上的差异。因此,遗传性不同的个体,它们本身的生存机会也不同,留下后代的数目有多有少,这个事实就叫做“繁育差别”。这样一代一代下去,群体的遗传组成自然而然地趋向更高的适合度。这个过程就叫做自然选择。但环境条件不能永久保持不变,因此,生物的适应性总是相对的。生物体不断地遇到新的环境条件,自然选择不断地使群体的遗传组成作相应的变化,从而建立起新的适应关系,这就是生物进化中最基本的过程。 地球表面上生物居住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自然选择过程,就形成了生物界的众多种类。 生物界通过自然选择而得到多种多样新的性状,其中有些性状或性状组合特别有发展前途,这是生物适应方式的基本革新。 群体繁殖力 (增加个体数目的能力) 有限生活资源 生存竞争 遗传变异 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 环境变迁 生物进化 上述几点图示如下: 攻击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些漫画 白格曼(Bergmann , 1841)法则:动物的体格大小与生存环境有关,同种温血动物,具有在北方(北半球)寒冷地区体格较大、在南方温暖地区(热带)体格较小的倾向。如北极熊大于棕熊、黑熊;东北虎大于华南虎与印度虎;南极企鹅大于智利沿海的企鹅;中国的黄牛以北方大于南方;中国猪的类型及品种,由北向南移,其体型变化趋势是由大到小等。这是由于体积大,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相对小,故散热少,从而对选择有利。又如爱伦(Allen)法则:寒地动物的肢体、耳壳、尾等均短小,热带动物则反之。如南方狐耳大,而北极狐耳短秃,这与散热有关。 有关自然选择的例证: 工业黑化(Industrial melanism):欧洲在产业革命以后,许多地区逐渐工业化。在工业城市的近郊,有许多不同属和不同种的鳞翅目昆虫中,黑色型个体的频率逐渐上升,这个趋势称为工业黑化,现在还在继续着。以椒花蛾(Biston betularia)为例说明如下。在19世纪初叶,英国的曼彻欺特(Manchester)第一次发现有黑色型个体,在这以前只有浅色型个体,可见当时黑色型的频率是很低的。但从那时起直到今天,黑色型频率稳定地上升,以致出现于所有工业地区,而且在这些地区黑色型都很常见,频率常达95%以上;而在没有受到工业废气污染的农业地区,则主要仍然是浅色型。杂交试验表明,黑色型主要由一显性基因控制。科学工作者在广泛研究后指出,选择因素主要是蛾体颜色是否跟它们所栖息的树皮颜色接近。在未污染地区,树皮上大多长满地衣,椒花蛾栖息在上面时,从人眼看来,浅色型很不明显,而黑色型却很明显。在某一未污染地区的树林中释放等量的浅色型和黑色型个体,观察鸟类的捕食情况,结果有164个黑色型个体被捕食,而在同一时间内,只有26个浅色型个体被捕食。在污染地区,工业废气使地衣不能生长,结果树皮裸露,呈黑褐色,在人眼看来,浅色型很明显,而黑色型不明显。鸟类捕食试验中,浅色型有43个被捕食,而黑色型只有15个被捕食。由于这个关系,黑色型就在大工业区里得到发展,浅色型逐渐消失。这是自然界中的实际例子,由此可看出自然选择是怎样地在起作用的。 促α-黑色素细胞激素(MSH)由13个氨基酸构成,在马、牛、猪中都一样。该激素由脑下垂体的间叶所产生,它可能与很多哺乳动物的皮和毛中的色素有关。另一种激素叫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由脑下垂体前叶产生,对肾上腺皮质(和其它内分泌器官)有作用。羊、牛、猪的ACTH的氨基端有13个氨基酸与MSH的氨基酸顺序完全相同。从位置25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