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的兴起和《琵琶记》__培训课件.pptVIP

南戏的兴起和《琵琶记》_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授课人:张春义 嘉兴学院中文系 一、南戏概述及其体制 (一)南戏的界定: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亦简称戏文,是宋元时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它最初起源并流行于浙东温州(永嘉)等地,故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二)南戏的产生和发展:南戏产生于宋代,繁荣于元代。它吸收宋词、诸宫调和宋杂剧的艺术成就而形成: 1. 形成期。南戏的产生要早于杂剧,最早出现在北宋末南宋初的温州民间。 2. 衰落期。元灭南宋之后,杂剧创作风靡一时,南戏一度衰落,但仍在民间流行。 3. 繁荣期。元末明初,随着南戏在艺术上的提高,南戏得到迅速发展。明代前期,南戏逐渐向传奇演进。 (三)南戏现存的作品 早期南戏作品以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为主,现存剧本15本,残曲19种。主要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即《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与《小孙屠》。元末明初“四大传奇”与高明的《琵琶记》。 (四)南戏的体制 1、结构:以出为单位,可十几出至几十出,多为双线并进。 2、音乐:以南方歌曲为主,曲词组织一般有引子、过曲、尾声。 3、演唱:各个角色均可演唱,还可合唱、伴唱。 4、语言:有入声,节奏舒缓。 5、脚色:生、旦、净、丑、末、杂。 (五)南戏与杂剧比较 1、南戏篇幅较长,没有固定的出数,一般都有几十出。就结构而言,南戏定例第一出为“副末开场”,不唱曲,念词二阕,以表明作者主旨及戏文大意,接着生、旦分别登场。结构多为双线并进,生、旦各领一线。至最后一出,照例为全剧人物一同登场欢聚,生旦团圆。 杂剧则四折一楔子,戏剧冲突紧凑集中。 2、南戏各种角色都可以唱,且有对唱、合唱等。南戏一出中不限于用同一宫调,可以换韵;曲调包括东南沿海一带的民歌及一些宋代流行的词调,即徐渭所讲的“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 杂剧只能一人主场,或旦本,或末本。一折一宫调,不能换韵。 3、就曲辞而言,杂剧用北曲,节奏比较急促,风格粗犷朴实。南戏用南曲,节奏比较舒缓。北曲声调遒劲泼辣,南曲声调柔缓婉转。就宾白而言,杂剧较俚俗,南戏较文雅;杂剧先白后曲,南戏先曲后白。 徐渭《南词序录》:“听北曲则神气鹰扬,有杀伐气;唱南曲则流丽宛转,有柔媚之情。” 4、南戏角色比杂剧更为细致,有生、旦、贴、末、净、外、丑等类。杂剧则为旦、末、净、杂的脚色系统。 南戏体制的总特征是灵活、叙事性强,适宜表演一个头尾宛然的故事。杂剧的总特征是显豁、酣畅淋漓、抒情性强,适宜在短时间内表演。 二、高明与《琵琶记》 (一)高明的生平和创作 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今温州)人。出身书香世家,考中进士后,曾在浙江、福建等地任职,为官清廉。曾参与征讨元末起义军,后避乱隐居明州(今宁波)。 作品有南戏《琵琶记》、《闵子骞单衣记》,另有诗文集《柔克斋集》。 (二)《琵琶记》故事演变 《琵琶记》被称为“南戏之祖”,代表了南戏创作的最高成就。高明据民间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对原本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创作主旨均进行了重新处理: 蔡伯喈由三不孝(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祭)变成了三不从(辞试不从,辞婚不从,辞官不从),由原来不忠不孝的被谴责对象变成了全忠全孝的正面典型,原先的悲剧也被大团圆的结局所替换。 1、对“负心汉”南戏的改造与提升 (1)“负心汉”系列南戏——《王魁负桂英》、《张协状元》、《陈叔文三负心》、《李勉负心》、《张资鸳鸯灯》、《崔君瑞江天暮雪》、《王十朋荆钗记》、《王宗道负心》等; (2)“负心汉”系列小说——《王魁负心》、《王魁负约,桂英死报》、《红绡密约张生负李氏娘》; (3)南戏《赵贞女》、《王魁》——感情上的背叛,道义上的相负。 2、高明的改编符合元代社会的戏剧精神 第一,吸收了《赵贞女蔡二郎》贞烈孝妇伦理观而参照史书恢复了蔡伯喈的孝子身份,从而将“谴责剧”改造成“只看子孝共妻贤”的“正剧”。 第二,《琵琶记》改造了《赵贞女蔡二郎》的单一悲剧内涵,按照新时代悲剧精神重新建构“悲剧内涵”。 第三,从《赵贞女蔡二郎》到《琵琶记》,反映了负心婚变主题在元代的变迁,其实是社会的变迁在文学中的折射。 三、《琵琶记》的思想内容 《琵琶记》的悲剧意识与内涵: 一方面主观动机宣扬封建教化,“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这一思想贯穿全剧; 另一方面,在极力歌颂主人公“有贞有烈”、 “全忠全孝”的同时,又真实地描绘了功名利禄和家庭幸福的冲突,“事君”和“事父”的冲突,理念和情感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就暴露出封建社会、封建道德本身的矛盾,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极其复杂的主题思想 《琵琶记》取材于宋代南戏《赵贞女蔡二郎》,但从主题到人物都有重大改造,将蔡伯喈弃亲背妇的负心故事,改变为蔡伯喈全忠全孝、大团圆结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