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LC課程设计(五层电梯)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课 程 设 计
题 目 五层电梯自动PLC控制
系 (部) 机电工程系
班 级 **********
姓 名 ******
学 号 **********
指导教师 *******
2010 年 1 月 11 日至 1 月 15 日 共 1 周
2010年 01 月 15 日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内容及要求
1、设计题目:五层电梯的plc自动控制
2、设计内容:1)电梯轿箱的控制要求:
a:选向:根据电梯各层内选外呼信号的先后和停止时轿箱所在的楼曾位置决定电梯的运行方向。
b:选层换速:指电梯能够根据轿内所选层而决定运行方向,而且遵守或一直向上,或一直向下的原则。并且在每次平层的时候都能够换速。
c:楼层位置的指示:选用了数码管显示的方法。由于FX2N系列已有内部计数-译码驱动模块,所以只要外部加上LED七段显示管和电源就可以显示楼层了。
2)电梯门的控制要求:
要求当电梯平层的时候,电梯门自动打开,经过5秒钟后电梯门自动关上。如果遇到有人在门中间的情况,电梯会因为光电开关的作用而自动开门。
3、设计要求:
1)根据生产的工艺过程分析控制要求。如需要完成的动作(动作顺序、动作条件及必须的保护和联锁等)、操作方式(手动、自动;连续、单周期及单步等);
2)根据控制要求确定所需的用户输入、输出设备。据此确定PLC的I/O点数;
3)选择PLC,分配PLC的I/O点,设计I/O电气接口连接图(这一步也可结合第2步进行);
4)进行PLC程序设计。
二、设计原始资料 三、要求的设计成果(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实物、图纸等)
1.根据设计内容撰写《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报告》,要求不低于3000字。
2. 绘制接线图、顺序功能图、梯形图,提交电子版;
3. 提交接线图、主电路一张,用A3纸打印。
四、进程安排
从2009年1月11日到2010年1月15日
序号 项目 具 体 内 容 时间(天) 1 明确任务 1)了解设计任务书
2)借阅图书资料 0.5 2 总体方案设计及plc选型 1)熟悉设计题目
2)查阅相关资料,进行plc选型、电器元件选型 1 3 接线图设计 分配PLC的I/O点,设计I/O电气接口连接图 0.5 4 梯形图设计 用编程软件绘制梯形图 1.5 5 撰写设计报告 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报告》 1.5 五、主要参考资料
[1] 邓星钟. 机电传动控制.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 静 康. 实用电工典型线路图例.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3] 全国电气文件编制和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电气电工及相关标准汇编.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4] 朱英韬.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
[5] 杨长能,张兴毅. 可编程程序控制器基础及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指导教师(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出勤
情况 出勤天数 缺勤天数 成
绩
评
定 出勤情况及设计过程表现(20分) 课设答辩(20分) 设计成果(60分) 总成绩(100分) 提问
(答辩)
问题
情况
综
合
评
定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目 录
1 概述…………………………………………………………………………………… 1
2 总体方案设计………………………………………………………………………… 2
2.1电梯控制系统构成…………………………………………………………… 2
2.2电梯的工作原理及功能要求……………………………………………… 2
2.2.1输入输出回路……………………………………………………… 2
2.2.2变频调速回路……………………………………………………… 3
3 硬件设计 ……………………………………………………………………………… 4
3.1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
3.2输入输出点分配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