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谷氨酸生产菌的特征、育种及扩大培养1解析
五、 选育强化CO2固定反应的突变株 六、选育减弱乙醛酸循环的突变株 七、选育强化三羧酸循环中从柠檬酸到 α-酮戊二酸代谢的突变株 八、选育解除谷氨酸对谷氨酸脱氢酶反 馈调节的突变株 九、选育强化能量代谢的突变株 耐谷氨酸、谷氨酸结构类似物、谷氨酰胺抗性突变株 第五节 利用生物工程新技术选育谷氨酸生产菌 一、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钝齿棒杆菌B9 (细胞个体大、易于提取;产酸率低) 天津短杆菌TG-866 (产酸率高) 融合子F263(细胞个体大、产酸率高) 二、应用转化法 三、应用转导法 四、应用重组DNA技术 第六节 菌种的扩大培养和种子的质量要求 一、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 接种量的需要 菌种的驯化 缩短发酵时间、保证生产水平 二、菌种扩大培养的过程 1、斜面菌种的培养 培养基:葡萄糖0.1%,蛋白胨 1%,牛肉膏1%,氯化钠 0.25% ,酵母膏0.5%,琼脂 2%, pH 7.0-7.2 培养基特点: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原料比较精细。 生长斜面要求: 32℃,生长18-24小时,生长良好, 所使用斜面连续传代不超过3次 2. 一级种子培养(摇瓶) 培养条件:于1000ml三角瓶中,装液200-250ml,32℃ 培养12小时。 培养基:葡萄糖2%,尿素0.5%,玉米浆 2.5%, K2HPO4 0.1%,FeSO4 2mg/k , MnSO42mg/kg PH7.0 培养基特点:有利于菌体的生长,所使用的原料 已经基本接近于发酵培养基. 一级种子培养的质量要求: 种龄:12h PH:6.4 光密度:OD值净增0.5以上 残糖:0.5%以下 噬菌体检查:无 镜检:菌体生长均匀、 粗壮,排列整齐 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 3. 二级种子培养(种子罐) 培养基:水解糖液3%,尿素0.4%, Na2HPO4 0.3%,玉米浆 2.5%,KCl 0.14%,消泡剂0.5-1kg,PH7.0 培养条件:在种子罐中培养(容积为发酵罐的1%),32℃培养7-10个小时 二级种子培养操作流程 种子罐配料 培养基加至罐体积60-75% 空消 0.2MPa,130℃,50min 打料 实消 接种 0.1 MPa,118℃,5min 二级种子培养的质量要求: 种龄:7-8h PH:7.2 光密度:OD值净增0.5以上 残糖:消耗1%左右 噬菌体检查:无 镜检:菌体生长旺盛, 排列整齐 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 三、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 培养基 温度 pH值 溶解氧 接种量 种龄 本章作业: 一、简述现有谷氨酸生成菌的主要特征。 二、简述谷氨酸发酵不同阶段的菌体形态。 三、谷氨酸发酵日常菌种工作有哪些? 四、简述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过程。 五、简述二级种子培养操作流程。 第三章 谷氨酸生产菌的特征、育种及扩大培养 目录 contents 1 2 3 4 谷氨酸生产菌的主要特征● 国内谷氨酸生产菌及其比较● 谷氨酸生产菌在发酵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谷氨酸发酵的代谢控制育种策略● 5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选育谷氨酸生产菌● 6 菌种的扩大培养及种子的质量要求 ● 第一节. 谷氨酸生产菌的主要特征 一、现有谷氨酸生产菌的分类 现有谷氨酸生产菌主要是棒状杆菌属、短杆菌属、小杆菌属及节杆菌属中的细菌。 1. 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直到微弯的杆菌,一端膨大呈棒状,折断分裂形成“八”字形或栅状排列。葡萄糖发酵产酸,G+ 2 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短的不分枝直杆菌。多数从葡萄糖发酵产酸,不发酵乳糖。 G+ 3 小杆菌属(Microbacterium) 形态与棒状杆菌相似。发酵葡萄糖产酸弱,主要产乳酸。 G+ 4 节杆菌属(Arthrobacterium) 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较大 球菌 杆菌,杆菌 球菌。 G+ G- , G- G+ 能液化明胶,从碳水化合物产酸极少或不产酸。 二、谷氨酸棒状杆菌基因组研究进展 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 13032 GenBank NC-004369 目前应用发酵法生产L-乳酸常用的微生物仅有两大类:一类为细菌,多采用乳酸菌,另一类为根霉。根霉可以直接利用淀粉质原料生产L-乳酸,但是产酸量低,副产物多,转化率低。Sauer等构建了包含乳杆菌L-乳酸脱氢酶基因的毕氏酵母,它利用木糖发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装备-刀具解析.ppt
- 第7章计划的实施(案例,图文)解析.ppt
-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课件(岳麓版七年级上)_2解析.ppt
- 第一章1.绪论及基本知识解析.ppt
- 第三方物流课件(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骆温平解析.ppt
- 第三章_失效分析方法__2009解析.ppt
- 第三单元室内线路的安装解析.ppt
- 第三节线路纵向阻和无缝线路温度力分布解析.ppt
- 第三模锻解析.ppt
- 安防监控《从入门到精通技术学习资料》讲诉.doc
- 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3篇.doc
-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优质公开课】精品PPT课件模板.pptx
- 二零二二年度德州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能力》试题及答案.pdf
- 二零二二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pdf
- 二零二二年度度枣庄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班互动题.pdf
- 二零二二年度儿童保健学试题库(含答案).pdf
- 二零二二年度第十九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高一试题(含答案).pdf
- 二零二二年度动物卫生监督题库(含答案).pdf
- 黑龙江省大庆市重点中学2023-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docx
- 二零二二年度法检书记员招考《公基》测试题库(含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