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识教育资料 甘阳: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是否可能 稿件来源:天益讲坛作者:张绪光发布时间:2007-12-30阅读次数:1617我要投稿国内大学尝试通识教育的方式目前有两种,一种是使用1999年教育部在32所大学中引入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或者俗称“全校通选课”的一套新学分,通过开设新课程探索通识教育的可能性,北大、清华等校就是这种方式;另一种是复旦实验的一种方式。从去年开始,复旦的本科生第一学年不分专业院系,直接进入“复旦学院”——取法于哈佛、耶鲁的文理学院,整体改变了本科的教学管理模式。不管以哪种方式进行改革尝试,最终都会触及最根本的一个问题:通识教育——集中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到底是教什么?怎么教?目的是什么?标准是什么?最后要达到什么效果?如果对这些问题心里没底,即使启动通识教育,也会没法落实,甚至越做越走样。 一、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 所谓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上有个通行的定义,在中学教育比较普及的前提下,如果一个国家大学的毛入学率不足15%,就是精英教育;如果在15-50%,就进入了大众教育的时代。我们国家2004年进入了这个时代,毛入学率达到19%,2005-06年在校本科生达到2300万。2300万的本科生如何教育,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大批量的学生进来,直接带来的就是教育质量如何保证的问题。现在全国相对没有大规模扩招的只有三所大学:北大、清华、复旦,相对而言,它们最有条件实施通识教育。其他一些大学,每年招生七八千,连安置都是问题,尝试通识教育的难度就大得多。 是否这三所大学的学生数量最少、条件最好,它们的通识教育就比别的学校出色呢?这得看是怎么教的,课程是怎么设的。 我上学期在清华上通识教育课,发现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低得惊人。原来是他们平时的阅读量一向很少。单就阅读量来说,中国大学生和美国大学生根本不能比。美国一个大学生每周课程要求的阅读量大约在500-800页,而我们这里的大学生每周阅读量可能不到100页。为什么读得这么少?因为都是上大课,听听就行,不要求课后读很多书。 我们现在的大学,不单是通识教育,也包括专业教育,几乎没有小班讨论。这也导致我们的大学生讨论问题的能力比较差。小班讨论不仅会培养在短时间内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也会培养对人的尊重,因为人人平等,你不是强加观点给别人,而是观点之间的交流。所以小班讨论对通识教育特别重要。 二、“少而精”还是“多而滥” 我们的社会的一大特点是,什么都强调数量。清华北大一二年级的学生,每人每学期选课都在10门以上。做个简单比较:哈佛的学制与北大一样,都是4年毕业,每年2个学期,一共8个学期,哈佛要求学生4年完成32门课。什么概念?就是平均每学期选4门课。一般而言,学校绝对不鼓励多选,学生也不可能多选,因为他最多也就有能力完成5门课。芝加哥大学是quarter制,每年3个学期,每学期10星期,本科4年12个学期。学校要求本科生4个学年上42门课,平均每个学期3门半,学校也不鼓励多选课,学生也完成不了更多。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学生选10门课,表明我们的学生比美国学生更聪明勤奋能干呢?恐怕未见得。前面说了,美国大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较强,每周读500-800页,每学期却只能完成5门课。这是因为他们的课程对学习质量要求都很明确,一定要达到某个标准才可以通过,所以学一门是一门,少有可以轻松混过去的课。 美国的通识教育课程是必修课,我们这里的通选课则是在原有专业课不动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课,而这些课无论老师、学生、学校都或许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只不过听来多点课外知识即可。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实际上加重了学生、老师的负担。 说到底,通识教育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恰恰要突出最基本的、任何时候都不会变的东西;而不是跟在爆炸的知识后面追所谓的新东西。所以说,通识教育的根本是追问在任何时代、任何变迁下,最基本、最不会变的东西是什么。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可以训练出最基本的思考能力,包括对伦理问题、人生问题的看法等等。这些书不会白读,而且以后也没有机会再读,在刚进本科的时候读最好。知识大爆炸对我们的影响,往往是使我们对现代知识体系有很大的误解,好像什么新就该学什么。 在大众教育的背景下,小班讨论制很难实施。哈佛规定无论多大规模的课,都要分成若干不超过15个人的小班进行讨论,芝加哥松一点,也不超过20人一个小班。小班讨论的这个人数限制是有道理的。这次我在清华上课试点,50人的一个班,分成两个小班讨论。结果发现25人一个班讨论确实困难,人多会延长讨论的时间。学生讨论的劲头是很高,可是时间拖得很久,本来计划两堂课,现在拖到3堂甚至4堂课。 在片面追求数量的氛围下,按我们现有的每周10门课来算,如果门门都要组织小班进行讨论,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真正要参与讨论,学生得做很多功课。比如这次我在清华

文档评论(0)

daixue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