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第一章空调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第一章空调解析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介绍有关汽车空调的基本理论,包括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等的结构、工作原理。 课程安排及考核: 总学时20课时,讲课18学时,实验2学时; 考核: 100分钟闭卷考试; 参考资料: 汽车供暖与空调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 (美)B.H.德威金斯著. 本课程主要学习内容 空气调节的发展历史 汽车空调的制冷原理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类型和结构组成 汽车空调装置分类和布置 汽车空调采暖与通风 汽车空调控制系统 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 绪 论 重点: 1 空调的定义 2 汽车空调的功用 二 汽车空调的功用 提高驾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温度:夏季22℃~28℃,冬季16℃~18℃ ; 湿度:夏季50%~60%,冬季40%~50%; 空气流速:在 0.2m/s以下低速流动最佳。 洁净度 主要有四个方面: 1)制冷; 2)取暖(除霜); 3)空气的更换和净化; 4)控制车内空气的湿度(除雾)。 三 空气调节及汽车空调的发展历史 15世纪末,意大利达·芬奇制造了第一台通风机,为空调工程准备了基本条件; 1872年美国波义耳设计制成了第一台氨制冷压缩机,为空调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世纪后半叶,克勒谋(Stuart W.Cramer)设计并在纺织厂安装了空气调节系统,获得了60多项专利权。1906年,克勒谋正式定义了 Air Conditioning的英语名称。 1901年,开利尔(Willis H.Carrier)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暖通实验室,在空调发展史上建立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美国人尊称他为“空气调节之父—Father of Air Conditioning”。 四 我国汽车空调的发展 1966年,长春一汽接受为中央首长制造红旗保险车的任务,此前,在外事活动中乘用前苏联制的吉斯--115型无空调装置的保险车,夏季使用时用冰块制冷。 1969年工程技术人员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汽车空调装置,并安装在红旗保险车上。 1971年开始,第一机械工业部拨款在一汽建立了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生产车间,开始批量生产汽车空调装置。 1980年,一汽为红旗牌高级旅游车设计制造了客车空调装置。 1986年,一汽完成了出口的解放牌载重车,援苏丹广播车,援越南冷藏车,中苏边界冲突中血浆贮存车等一系列特种车辆的制冷装置的制造任务。 1981年,上海内燃机油泵厂为上海牌轿车研制了轿车空调装置,压缩机采用六缸双向斜盘式结构。 至此,国内主要的两个轿车生产基地都有了自己的汽车空调装置生产厂。 改革开发后,国内掀起了汽车空调热,上百个企业纷纷争上汽车空调项目。 第一章 汽车空调制冷原理 本章重点: 制冷的基本原理 制冷剂的特性 使用制冷剂应注意的事项 制冷剂压焓图 理论制冷循环的四个过程 本章难点: 理论制冷循环的四个过程 第一节 热力学基础 2.冷和热 当触摸的物体温度低于体温时,人们的感觉---冷; 当触摸的物体温度高于体温时,人们的感觉---热。 3.显热和潜热 显热:能使物质温度发生变化的那部分热; 潜热:能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而温度不变的那部分热。 4.热量:当物质有热出入而使温度发生变化时,温度变化的大小与出入热的量有关,这种热的量叫热量。单位:焦耳(J) 热量 高温物体 低温物体 热的传递方式:传导 对流 辐射 5.湿度:一定体积和温度的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多少叫湿度。 6 压力: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法向作用力。 1Mpa=1*106pa 1bar=1*105pa 7.送风压力:送风机进、出口之间的压差。 8. 制冷能力:单位工作时间内制冷机所能转移的热量的多少。(单位:J/h) 9. 制冷负荷: 制冷机需要转移的总热量。 二 有关制冷剂状态的术语 1 饱和蒸气:制冷剂液体和蒸气共存,二者可相互转换而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叫饱和蒸气。 饱和温度 饱和压力 饱和压力越高,饱和温度越高。 如:氨----饱和温度为30℃时,饱和压力为11.69bar; 饱和温度为40℃时,饱和压力为15.85bar。 不同种类的制冷剂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的变化关系不同。 2 湿蒸气:含饱和液的饱和蒸气称为湿饱和蒸气,简称湿蒸气。 3 干度:X=湿蒸气中的蒸气量/湿蒸气总量 干饱和蒸气 X=1 饱和液 X=0 4 焓与压焓图 焓(h):指制冷剂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