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轮廓、线索,及标志发展历程的重要作家及其表作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与之相关的文学史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分析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与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要求
1919—1997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由建国前三十年文学(1919—1949)和建国后文学(1949—1997)两大部分组成。讲授的具体内容分为两个重点,一为“文学史”。讲授创作概况、文艺运动、文学思潮流派等;二为“作家用作品”,讲授文学发展进程中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以此使学生建立文学史观和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安排
本课程的现代文学部分(1919—1949),设计20课时;当代文学部分(1919—1992),设计12课时。
四、教学方法
在文学史知识框架内,以课堂精选作家作品讲授为主,另有命题作业。
五、教材
本课程选用《中国现代文学》王泽龙 刘克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六、考试
书面闭卷考试,参考平时成绩。
七、教学内容
“五四”文学思潮与运动(1919—1927)
刚接触这门课的同学,最好先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范围以及这门课的讲授计划,有大致的了解。其中要格外注意其结“中国现代文学”含义的阐释:认为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要领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因此,学习中应当始终把“文学的现代化”作为贯穿这门课的一条基本思路。
新文学社团、新文学流派和新文艺刊物的大量涌现;
1、“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写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文学研究会”的历史功绩(主编和发行刊物、丛书;刊载反映现实的新文学作品,译介外国进步文学著作,出版欧洲文学名著,推动新文学运动的发展)。
2、“创造社”的成立,“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初期的“为艺术”的主张,提倡“表现自我”、“新生天才”、“灵感”、“解放个性”;明显的浪漫主义特色;五卅以后,提出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的口号,否定“个性论”与“无目的论”);后期“创造社”(成员的变化,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后期“创造社“的历史功绩(出版期刊和丛书;刊载新文学创作;培养了新文学作者,在反对封建复古势力的斗争中与”文学研究会“共同战斗,推动了新文学运动的发展)。
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新文学发展中最早产生、影响最大的两大文学流派。是新文学发展初期的两个主潮。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第一节 生平和思想发展
鲁迅生平及其思想发展介绍
《呐喊》、《彷徨》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奠基人,《呐喊》和《彷徨》,是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至1925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反封建思想革命的镜子;对劳动人民革命的关注;对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对辛亥革命的剖析。
《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艺术概括手法;“画眼睛”的白描手法;创造性地吸取多种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的新的民族风格;精美的白话文学语言。
第三节 《阿Q正传》
《阿Q正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阿Q——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典型。
阿Q的严重的精神病态:自轻自践,对于敌人的侮辱的健忘,在失败、受辱后面弱小者的泄恨的精神胜利法;一种自暴自弃的怯弱者荀活者、失败者的哲学。
阿Q的朦胧的革命愿望和革命要求,但阿Q式的革命不是真正的阶级觉悟,带着明显的狭隘心理报复情绪。
《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扼杀革命的罪行,批评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妥协,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了“改造国民性”、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的重大问题,阿Q这一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容和显示的意义,不仅仅拘囿于某个阶级、阶层、集团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时期、某一国度、阿Q精神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它具有十分广泛的历史概括性。对阿Q式的革命的否定。
杂 文
鲁迅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身路的东西”;同时“它也能给人以愉快和休息”、“能移人情”。
鲁迅前后期杂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特色:进行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是早期杂文的特色,显示出彻底反封建的精神;五卅以后,从广泛的社会批评转到激烈的政治斗争,抨击现代评论派的正人群子在女师大事件的“三?一八”惨案中对群众运动的诬蔑,后期杂文抨击国民党反动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