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农学专业课考研-植物生化之一-生物氧化.docVIP

【2017年整理】农学专业课考研-植物生化之一-生物氧化.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农学专业课考研-植物生化之一-生物氧化

腺苷三磷酸的活化形式:MgATP2-。 能荷:(ATP+1/2ADP)/(ATP+ADP+AMP)。即ATP-ADP-AMP系统中可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度量。低能荷促ATP合成,高能荷抑制ATP合成。细胞中腺苷酸库是恒定的,若全部腺苷酸都呈ATP状态,则该细胞充满能量;若全部ATP和ADP水解为AMP,则细胞的能量完全被放出。 高能化合物: 高能磷酸化合物: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氮磷键型(磷酸肌酸); 硫酯键型:酰基COA、S-腺苷甲硫氨酸(SAM)。 生物氧化: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成CO2\水\ATP。 生物氧化的条件:正常体温、生理pH、水、酶。 生物氧化的特点:系列连续反应,逐步氧化放能,能量储存在ATP中。 生物氧化的过程:生物大分子——乙酰CoA——(TCA循环)——(线粒体电子传递)。 氧化磷酸化:伴随生物氧化,F0F1-ATP合酶利用线粒体电子传递释放的能量,将ADP和Pi合成ATP。 底物磷酸化:利用底物生成的高能化合物中的能量合成ATP。 燃烧和生物氧化的区别: 燃烧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过程快速而剧烈;以热和光的形式将能量释放出来; 生物氧化在细胞内正常体温、生理pH、有水环境和酶的催化下,经系列连续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氧化磷酸化的作用: 主要能量来源; 中间产物用于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合成; 糖\蛋白质\脂类\核酸的共同代谢途径; 提高抗病性(分解病原菌毒素)。 真核细胞糖酵解产生的NADH进入线粒体的磷酸甘油穿梭途径: NADH在3-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下将电子转移给3-磷酸甘油; 3-磷酸甘油跨线粒体内膜; 3-磷酸甘油在3-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下将电子转移给FADH2。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从NADH、FADH2开始、按标准氧化还原电势,由低到高、系列电子传递体,线粒体内膜上。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电子入口:NADH(苹果酸、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产物)、FADH2(琥珀酸产物)。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体:酶复合体(Ⅰ、Ⅱ、Ⅲ、Ⅳ)。 酶复合体Ⅰ、Ⅲ、Ⅳ的作用:质子泵,传递电子的过程中产生质子梯度。 酶复合体Ⅰ:NADH脱氢酶。 酶复合体Ⅲ:细胞色素bc1复合体。 酶复合体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 酶复合体Ⅱ:琥珀酸脱氢酶。 CoQ(Q):非蛋白质,活动性强。 Cyt c:膜外周蛋白,单亚基。 末端氧化酶Cyt aa3:最终电子受体O2。 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的关系:电子传递是氧化磷酸化所必需的,氧化磷酸化影响电子传递。 用电子传递的氧消耗曲线和氧化磷酸化的ATP合成曲线证明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的关系: 电子传递需要底物(琥珀酸/苹果酸): 无电子传递底物,有氧化磷酸化底物——无电子传递; 有电子传递底物,无氧化磷酸化底物——有电子传递。 ②电子传递受氧化磷酸化影响: 有电子传递底物,有氧化磷酸化底物,有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电子传递减弱。 ③氧化磷酸化既需要底物又需要电子传递: 无氧化磷酸化底物,有电子传递底物——无氧化磷酸化; 有氧化磷酸化底物,无电子传递底物——无氧化磷酸化; 有氧化磷酸化底物,有电子传递底物——有氧化磷酸化。 有氧化磷酸化底物,有电子传递底物,有电子传递抑制剂——无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相偶联的解说: 化学渗透学说(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储存在质子梯度中,用于氧化磷酸化)。 质子梯度形成过程:电子传递过程中,酶复合体ⅠⅢⅣ将线粒体基质侧底物上的质子泵入膜内空间。 化学渗透学说的实验证据: ①线粒体内膜对质子不通透; ②完整线粒体才能“通过电子传递产生质子梯度,用于氧化磷酸化”: 经鉴定的完整线粒体、电子传递底物、氧化磷酸化底物——有氧化磷酸化; 超声波破坏的线粒体碎片、电子传递底物、氧化磷酸化底物——无氧化磷酸化; ③存在底物时,有无氧化磷酸化取决于有无质子梯度: 有氧化磷酸化底物,有电子传递底物——有氧化磷酸化。 有氧化磷酸化底物,有电子传递底物,有解偶联剂(无质子梯度)——无氧化磷酸化; 有氧化磷酸化底物,无电子传递底物,有人为质子梯度——有氧化磷酸化; F0F1-ATP合酶的构象转化原理: F0是质子通道,F1由αβαβαβ和γ组成。 质子通过F0时,γ旋转,β紧张(形成β- ADP-Pi)、松弛(形成β-ATP)、开放(释放ATP,耗能)。 合酶:连接(能量来自质子流)、裂解。 F1-ATP合酶(F0F1-ATP合酶的水溶性部分):不能合成ATP,只能水解ATP。 合成酶:连接(能量来自ATP)。 解偶联剂(DNP): 通过破坏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将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两个过程分开,使电子传递可以进行(氧不断被消耗),但氧化磷酸化不能进行。 DNP(2,4-二硝基苯酚): 是一种疏水性物质,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