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剖析
我国农村人口多 据今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看,我国的农业人口占50.32%,而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农业人口在总人数中的比重都不到10%。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11.7 15.5 21.9 25.1 27.4 专家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在迅速地老化,年龄结构正在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根据有关人口预测,到2050年,60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将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即4亿左右。其中70至79岁的“中老年”人口将近2亿,80及80岁以上的“老老年”人口也将达5000万。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平衡 北京的人口出生的性别比例为108:100,在全国还算好的。海南、广东?等省出生的性别比例则高达130:100以上。个别地方甚至达到200:100以上。中国出生性别比,2011年为105.2:100,出生性别比例失调越演越烈,并从农村走向大都市,有可能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预计到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之日,全国将有3000万至4000万处于婚育年龄的男青年无妻可娶。 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沙漠化形势非常严峻 工业废气严重污染空气 水质污染导致鱼大量死亡 沙尘暴中的人们 * 这是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人口普查10年一次,2003年没有相关资料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该公报依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对中国人口总量、人口增长率、家庭户均人口数、总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各种受教育人口数和城乡人口构成等,进行了简要公告。随后,2001年4月2日,国家统计局又发布了第2号《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将快速汇总的人口地区分布数据进行了公布。2001年6月,中国统计出版社又结集出版了这些数据。随后出版的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也公布了某些2000年“五普”快速汇总的数据。 本文利用这些已知的数据资料,再结合学术界对中国人口状况的认识,对中国当前的人口状况进行综合的分析。 一、中国的人口总量 在“五普”公布中国人口总量的可靠数据之前,国外某些学术界人士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曾经对中国的人口总量持有疑虑,认为由于存在漏报等问题,中国大陆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中国的一些学者,也有类似的看法。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中国大陆的人口总数为126583万人(包括250万现役军人在内)。这就解除了国外学术界及国内某些学者的疑虑,也证明了计划生育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口出生率的抑制。可以说,除国家的人口控制政策外,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人力资本和教育费用的提高等也不同程度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的迅速下降。 在大陆进行人口普查的前后,香港、澳门和台湾也相继公布了当地的人口数据。其分别为: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0年6月30日公布的香港现有人口数为678万;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0年9月30日公布的澳门现有人口数为44万; 台湾当局于2000年12月公布的中国台湾省和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数为2228万; 所以,2000年年底中国的人口总量应是大陆人口、香港人口、澳门人口、台湾人口之和,即126583+678+44+2228=129533万人。 自1998年开始,中国大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就下降到了10/‰以下,为9.53‰。1999年进一步下降到了8.77‰。因而,即使将中国大陆200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估计为8‰,那么,在2000年的126583万人的基础上,当仍然净增加1000多万人口。所以,中国大陆在2001年年底的人口总量大约为127600万人左右。 三、中国大陆人口构成的变化 1、 性别构成 从性别构成上来说,中国大陆男性人口一直稍多于女性人口。国际上一般以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的比值来检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性别比。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当前的人口性别比为106:74,男性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四普”有少许增长。中国当前并不存在总体意义的婚龄人口性别比的失调问题。但由于人口流动所带来的局部婚龄人口的失调却是存在的。比如说农村的某些山区,由于婚龄女青年向城市的流动,就出现了这些地区男性婚龄人口择偶的困难现象。 2、城乡构成 2000年,中国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到了36.06%。1990~2000年,中国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年均增加大约1个百分点。 从“一普”到“四普”,中国乡村人口的数量在净增加。但自“四普”之后,乡村人口的绝对数量却开始减少,这表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速度加快了,也表明中国城市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增加了。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