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ppt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

空气传导途径 声波-耳郭-外耳道- (空气传播-外耳) 传导性耳聋 鼓膜-锤骨-砧骨-镫骨- (变压扩音-中耳) 混合性耳聋 前庭窗-内耳淋巴液波动-螺旋器- (液体流动) (成音) 感音性耳聋 听神经-听觉中枢 神经性耳聋 (神经冲动 ) (中枢分析) 思考题: 1) 耳和哪些脏腑关系较为密切?有何临床意义? 2)耳病的常用外治法? 3)耳分为哪几部分?中耳的结构如何?耳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5.辨鼓膜异常 鼓膜的形态、色泽变化及鼓膜穿孔的位置分析。 鼓膜形态、色泽:微红、鲜红、橘黄、外突、凹陷、增厚、混浊、萎缩等。 鼓膜穿孔:穿孔大小、位置、新旧。 第四节 耳病的中医治疗概要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三、针灸疗法 四、按摩导引 内治法 1.祛风法: (1)因于风寒侵耳者,宜祛风散寒,常用方如三拗汤、荆防败毒散; (2)因于风热犯耳者,宜祛风散热,常用方如银翘散、蔓荆子散等; 耳痒者多属于风,宜祛风止痒,常用方如消风散、四物消风饮; 2.清热法 包括清热解毒法和清热利湿法。 清热解毒法用于邪毒传里,里热壅盛之耳症如耳疮、耳痛流脓黄稠等。 清热利湿法用于肝胆湿热或脾经湿热熏耳者,常用方如龙胆泻肝汤、甘露消毒丹; 3.和解法 用于邪在少阳,枢机不利所致的耳病,常用方如小柴胡汤;如柴胡、黄芩、青蒿、等。 4.祛痰法: (1)因于痰热扰耳者,宜清热化痰,常用方如清气化痰丸或加味二陈汤;药物如黄芩、胆南星、竹茹、瓜蒌、贝母、半夏等。 (2)因于痰浊聚耳者,宜燥湿除痰,常用方如六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如白术、党参、陈皮、泽泻、半夏、茯苓等。 5.活血祛瘀法 用于血瘀耳窍证,常用方如通气散加味、通窍活血汤、桃红四物汤等;如丹参、赤芍、桃仁、红花、葛根、柴胡、香附、石菖蒲、路路通之类。 6.补益法: (1)脾虚气弱者宜益气健脾,常用方如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气血不足或心脾两亏者,宜益气养血,常用方如八珍汤、归脾汤; (2)肾虚精血不足者,宜补肾填精,常用方如六味地黄汤、杞菊地黄汤、知柏地黄汤; (3)肾阳亏虚者,宜温肾壮阳,常用方如附桂八味丸、补骨脂丸; 7.通窍法(行气通窍法) 用于邪闭耳窍证,常用方如通气散;药物如香附、川芎、柴胡、石菖蒲、霍香、路路通等。 8.排脓法: 促使脓汁排泄。 (1)用于疮痈、脓耳初期或已成脓者,多配合清热解毒法,常用方如仙方活命饮; (2)正虚毒恋者,流脓日久不愈者,宜托毒外出,常用方如托里消毒散。常用排脓药物如白芷、桔梗、天花粉、薏仁、穿山甲、皂角刺、黄芪、桔梗等。 外治法 清洁法 滴药法 吹药法 涂敷法 针灸按摩导引法 按摩导引,是病者自行运动,按摩患处,静坐吐纳,以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舒畅筋骨,导邪外出的一种治病保健方法。 1.咽鼓管自行吹张法: 2 .耳膜按摩术: 3.鸣天鼓: 思考题: 1) 耳和哪些脏腑关系较为密切?有何临床意义? 2)耳病的常用外治法? 3)耳分为哪几部分?中耳的结构如何? 参考资料 1.??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 2.???5/ 7年制计划教材:耳鼻咽喉科学 3.??干祖望:干氏耳鼻咽喉科学 耳的解剖与生理 耳是由三大部分组成: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及外耳道两部分。 耳廓除耳垂由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外,其余部分由软骨组成,外覆软骨膜及皮肤。成人外耳道全长2.5-3.5cm,分软骨部和骨部。外耳道的皮肤较薄,与软骨膜、骨膜粘着较紧,故外耳道皮肤肿胀时,疼痛较剧。软骨部皮下组织含有耵聍腺,分泌耵聍,并含有毛囊和皮脂腺。 中耳 是鼓膜至内耳外壁之间的含气空腔,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气房。 狭义的中耳仅指鼓室及其内容结构。 中耳 鼓室外壁 鼓膜-椭圆形银灰色半透明的薄膜,有光泽。 分为松弛部和紧张部两部分。 鼓室的内容物 听骨、肌肉、韧带和神经。 听骨-为人体内最小而互相连接的一组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他们互相连接成听骨链。 鼓室内壁 即内耳的外壁,表面凹凸不平,包括鼓岬、前庭窗、蜗窗、面神经管凸水平部、外半规管凸等解剖结构。 咽鼓管 咽鼓管为沟通鼓室与鼻咽的通道,是中耳通气引流的唯一通道,也是中耳感染的主要径路。当张口、吞咽、哈欠、歌唱时开放,以调节鼓室气压从而保持鼓室内、外压力的平衡。咽鼓管粘膜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的运动方向朝向鼻咽,可使鼓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