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焦虑症发生-上海市医师协会上海市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doc

如何预防焦虑症发生-上海市医师协会上海市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预防焦虑症发生-上海市医师协会上海市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

如何预防焦虑症发生 焦虑是人的基本情感,它是在客观环境和个体动机等不相匹配的时候发生。焦虑情绪可以使我们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准备,例如“战斗”或者“逃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类的生存有赖于焦虑情绪的存在。例如,我们过马路时,要左右兼顾,当一辆辆汽车从面前驶过,我们会产生焦虑紧张的感觉,这种焦虑紧张情绪能保持我们的警觉性及应激水平,使我们的行动迅速有效,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我们通过马路后,焦虑情绪就会自然消失。试想,如果没有焦虑紧张的感觉,过马路时感觉无所谓,那后果可想而知。 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科吴洪军但是,正像前文所讲,过度的焦虑,导致焦虑这种基本情感成为病理性的时候,那就对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构成了巨大影响。有焦虑症的患者,对即将发生的事件,常常做出的是种种不切实际的负性猜测,造成根本不必要的紧张、不安和恐惧。在美国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大约为28.8%,超过1/4的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过至少一次焦虑发作;在中国,2009年Philips发表在《Lancet》的资料表明,焦虑症的月患病率为5.5%。尤其是,若无有效充分治疗,焦虑症极少痊愈;相当一些(15%~48%)病人迁延为慢性病程,达10年以上。慢性焦虑症患者常伴有显著的功能缺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与社区人群比较,他们过度使用精神卫生和非精神卫生医疗资源,工作能力显著减退;同时,焦虑症患者自杀风险增加。一项社区样本的队列研究表明,曾患焦虑症为独立于抑郁症的自杀危险因素。Schmitz和Kruse曾报道,焦虑症患者更频繁的使用到医院就诊,就诊次数是无焦虑等精神障碍患者的3倍以上。同时,多项研究也表明,慢性焦虑增加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风险(Liebouitz MR,1997;Candilis PJ等,1999)。 因此,焦虑障碍值得大家关注,对精神科医生和患者均是如此。对这种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发生和发展均起到重要作用的疾病,我们要做到整体把握防治疾病,即: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和已病防残。 一 未病先防 研究发现与焦虑障碍的发生、发展主要与遗传、心理和社会因素等有关。如1)焦虑障碍发生的遗传因素是指具有遗传关系的成员有焦虑障碍先征者。已有多项研究表明,焦虑障碍有家族聚集性,即存在某种程度的遗传。双生子研究显示家族风险主要是由遗传引起的。不同焦虑障碍的遗传度约为30%~40%;2)儿童期或青春期焦虑障碍病史---严重害羞、早年的不良教育方式;3)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创伤事件,包括受虐;4)女性,未婚、离异、丧偶、教育程度低、失业、低收入;5)共病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症。遗传、性别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客观特征,干预的可能较小。下面,我们针对婴幼儿养育方式、心理生理的自我调节应对等易干预因素进行探讨。 一、婴幼儿阶段的养育方式 Bowlby认为,有两种行为与焦虑情绪有关,一是逃避,二是依恋。依恋出现在“联络成对”的成员彼此被分离之时。婴幼儿时(一般在2岁以前)的依恋在成年后能保持相对稳定,对成年后个体保持稳定人际关系、保持相互信任、减少焦虑情绪具有重要意义。在婴儿,依恋是指婴儿与重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感情社会化的标志。一般产生在母婴之间。不同的而儿童可能有不同的依恋方式。安斯沃斯等人采用陌生人情景程序技术调查后发现,婴儿有3种依恋类型:安全型,比较快乐自信,对对外界的积极反应;回避型,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联系;反抗型,亦称焦虑矛盾型,离开母亲后焦虑,但又反抗母亲的爱抚。回避型和反抗型的依恋关系为不安全依恋。缺乏正常的依恋关系会影响婴儿健康发展。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可以造成当事人过度敏感、猜疑,不信任别人,由此会带来人际关系的紧张,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家庭的解体。早期体验到不安全依恋关系的儿童通常更为焦虑,更富有攻击性和反社会性,发生焦虑症或其他精神心理问题的概率显著增加。 由于婴幼儿时期依恋模式的形成通常与母亲教养方式有关,而且依恋的性质在婴幼儿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随成长可有所变化,如在12个月是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到了18个月可建立安全性依恋模式。所以,养育者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养育和与婴幼儿接触方式,努力建立安全性依恋关系。通常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亲子的早期接触 从依恋的定义上来看, 依恋就是在与照顾者之间接触的过程中形成的,尤其是婴儿在出生两个月时是依恋形成的敏感期,在此时要多对儿童进行抚摸、亲抱,这样有利于儿童安全依恋的形成; 2、儿童的特点 儿童自身的特点也会影响依恋关系的形成,如儿童的脸, 看着招人喜欢的儿童会获得更多的赞美和爱抚,这会使儿童更愿意引起别人的注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是有利。 3、教养方式 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婴儿接受到的注意种类,母亲对孩子反应是依恋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