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宋长干寺圣感塔地宫形制成因初探.
北宋长干寺圣感塔地宫形制成因初探
祁海宁 龚巨平
一、引言
从2007年至2010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对位于南京城南古长干里地区的大报恩寺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发掘。在此过程中,考古队发现、并成功发掘了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的长干寺圣感塔塔基与地宫。经过近千年的历史沧桑,该地宫极为幸运地未遭盗扰。从地宫之中,出土了“佛顶真骨”、“感应舍利”、“诸圣舍利”等多份佛门圣物;出土了以七宝阿育王塔为代表的一整套材质多样、工艺精湛的宋代舍利瘗藏容器;出土了百余幅种类丰富、保存完好的宋代丝织品;出土了大量的宋代香料实物和各式香具。经初步统计,地宫中出土的各类供养器物多达12000余件,是继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浙江杭州雷峰塔地宫之后,又一座举世瞩目的佛门宝库,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圣感塔地宫出土的宋代佛教珍宝群为今后多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但是作为该地宫考古发掘工作的亲历者,我们更想指出的是,地宫自身即是一座非常重要的文化遗存,包含了丰富而复杂的历史信息,同样需要学界给予应有的重视。该地宫深达6.74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深的舍利塔地宫。更有意思的是,它采用的形制非常独特:圆形竖穴土圹,圹室内无砖、石宫室,石函直接埋藏于圹室内的夯土和石块之中。这种形制特征和埋藏方式在宋代地宫中极为罕见,目前仅此一例,打破了我国舍利塔地宫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出很强的原始性和特殊性,其成因值得深入探讨。此次,借山东省博物馆召开“山东佛教艺术与考古”学术研讨会的契机,本人拟对这一问题提出初步的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学者有兴趣对圣感塔地宫开展研究。
二、圣感塔地宫形制概况
由于塔基与地宫的发掘报告正在整理之中,尚未发表,因此我们首先对圣感塔的考古发掘收获进行简要的介绍。
圣感塔的塔基位于整个大报恩寺遗址的最高处,原始地名称为“宝塔顶”。塔基与地宫直接开口于表土层下。塔基平面呈正八边形,从外至内由五层结构环绕而成,除了中心处的地宫外,其余四环的平面形状皆为八边形。(图一、图二)
图一,地宫发掘前塔基平面照片
图二、塔基平、剖面示意图
最外环是一圈基槽。破坏较严重,目前仅正北、东北和正东三边的局部得以保存。其中正北和东北部基槽保存状况较好,分别保存了7.9和6.4米。基槽的宽度为1.1米,现存的深度为0.8米。基槽边壁和底部皆用石灰浆涂抹,槽内原先砌砖。在正北部基槽底部还残存数块青砖,其中完整的一块长38、宽17、厚7厘米。正北和东北两基槽交汇处保存完整,这是目前唯一保存的塔基最外层夹角。从地宫中心到基槽(外侧)的垂线距离为14.7米,到塔基外角的直线距离为15.9米;由此推算出每边基槽完整的长度应为12.1米,塔基的最大径应为31.8米。第二环和第四环为两圈山体土,平面宽度分别为6米和2.8米。第三环内部包含上、下两层:上层以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石块与山体土混和夯筑而成,我们将其称为“夹石夯筑层”,深度为1.5米。其下为山体土层,表面经过夯打。第三环的平面宽度为3.9米,从该环在塔基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独特的内部结构判断,其功能为承重,塔身应该建造在该环之上。第五环即塔基中心,为圆形的地宫开口,直径2.2米。地宫表面虽遭多个晚期坑破坏,但皆未深入底部。地宫因此未遭盗掘,保存较好。
地宫主体为圆形竖井式的土圹室,从山体土中垂直下挖而成。地宫之内,共有40层堆积。除了第37-39层为两层夯土,中间夹一层平铺的铜钱外,其余的堆积从上至下皆以一层土、一层石块的方式有规律地填充、夯筑。(图三)在第25层下、距离地表4.28米的地宫中心部位,发现一块边长0.9×0.92米、厚0.2米的近方形覆石。(图四)与覆石近乎同深度、紧贴地宫壁,用一层青砖围砌一圈,呈箍状,砖箍下为圆形的生土二层台。覆石直接叠压在下层的方柱状石函之上。石函高1.6米,内藏铁函。石函的周围同样被以一层夯土、一层石块的方式填埋。在石函下,还有一个类似于腰坑的小型埋藏坑,其内出土白瓷、青瓷碗各1件,青瓷壶1件。地宫从现存地表开口至埋藏坑底部,深6.74米,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深的舍利塔地宫。(图五)
地宫中绝大多数的供养品皆放置于石函内。石函由顶部盖板、底部垫板和四周四块壁板拼合而成。其中北壁石板上镌刻了题为《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的长篇铭文,详细介绍了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前后,僧人可政和守滑州助教王文等人,在宋真宗的支持下,于旧址重建长干寺,并兴建高达“二百尺”的九级砖塔。在塔下瘗藏“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 “内用金棺,周以银槨,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囗囗函安置”。除了石函碑文,地宫中另外还发现了多种文字材料,内容丰富、纪年准确,可以相互印证。比如在七宝阿育王塔、银槨等器物上就带有錾刻铭文,其中七宝阿育王塔上的铭文多达20条、3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石景山区2011-2012学年度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 北京石景山区2010-2011学年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 北京石景山区2011-2012学年度初一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 北京石景山区2011年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及答案..doc
- 北京石景山区2011-2012学年度初三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 北京石景山区2011年高三统一测试英语试题..doc
- 北京石景山区2012届高三3月统一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doc
- 北京石景山区2011年高三统一测试数学试题(理科..doc
- 北京石景山区2013物理一模试题..doc
- 北京石景山区2012年中考数学二模试题及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