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特产珍稀药用真菌樟芝的深层发酵与产品开发项目计划书..doc

台湾特产珍稀药用真菌樟芝的深层发酵与产品开发项目计划书..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湾特产珍稀药用真菌樟芝的深层发酵与产品开发项目计划书.

台湾独有 珍稀药用真菌樟芝液态发酵产业化及其产品开发 项目计划书 项目的目的及意义 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又称牛樟芝,牛樟菇,樟内菇等,是台湾特有的珍贵药用真菌,仅生长在中国台湾山区海拔450-2000米之间的牛樟树腐朽的空心内壁,具有强烈的黄樟气味。樟芝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多糖,三萜类,超氧化物歧化酶,腺苷,维生素,微量元素锗和氨基酸等,其中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保肝、抗病毒、保护神经系统、抗高血压、抗高血脂、抑菌、抗辐射、抗氧化、抗炎症,抗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日化等领域。樟芝自然生长条件苛刻,生长缓慢,此外不法商人的滥采滥伐,导致野生樟芝资源严重短缺和价格的一路飙升。人工栽培面临不能获得樟芝子实体,不易除去不可食用部分,易染菌,周期长等问题。而樟芝深层液态发酵产物富含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几乎无毒副作用,易于大规模人工生产。因此采用现代发酵工程技术来生产樟芝的有效物质是开发樟芝,造福人类的最经济,最有效,最环保的方法。 在前期已完成深层液体发酵试生产的基础之上,本项目拟采用投融资,项目整体转让,合作开发等方式建立樟芝深层液态发酵生产线一条,同时展开后续研发实验,开发以樟芝为原料的日化产品2-3个,健康产品2-3个,药品1-2个,最终填补国内空白,为这一珍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辟新的途径。 二、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2.1 樟芝的生物学特性 樟芝又称樟生薄孔菌、牛樟菇、牛樟芝、红樟芝、血灵芝、樟内菇、红樟菰等,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薄孔菌属,属台湾独有物种。 子实体多年生,平伏无柄,木栓质至木质,多附着于牛樟树中空心材内壁上生长。子实体菌肉两层,初生时表层(上层)鲜红色,渐长为白色、淡红褐色、淡褐色或淡黄褐色,下层淡黄色;老熟后成钟状,皮壳黄褐色至黑色,外皮有明显的环状构造,质地极其坚硬。子实体形态多变化,有板状、钟状、马蹄状或塔状,一般以板状居多。新鲜或干老樟芝子实体有浓郁的香樟味,整面充满菌孔(4—5个/mm2 ),不规则,菌管孔口乳黄色,管口近圆形,内有孢子,味极苦。生殖菌丝透明微黄,壁薄,有锁状联合:骨架菌丝淡黄色,壁厚到近实心。 樟芝仅生于台湾深山(海拔450~2 000m)特有的“国宝”级树种—— 百年以上的牛樟树(Cinnamomum kanehirai)上,生于空心树干之心材内壁(树干空洞)的称为樟窟内芝,少数生于枯死倒伏之牛樟树木材潮湿面的称为樟外芝。樟芝生长极为缓慢,生长期也仅限于每年的6至1O月,形成子实体的时间相当长,其生长环境均属于幽暗、潮湿且温度稍低之中海拔地区。 樟芝主要分布在台湾桃园复兴乡、角板山,苗栗南庄乡、三湾乡,南投竹山镇、水里乡,屏东县六龟乡、高雄旗山等区域之海岸山脉阔叶林内。 2.2 樟芝的学名以及分类学历史 1990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臧穆与台北医学院的苏庆华共同署名发表我国台湾产灵芝属一新种——樟芝Ganoderma camphoratum M.Zang C.H.Su。因当时模式标本(标本号HKAS 22294) 在实验室中沾染了灵芝类的孢子,以致将灵芝孢子描述成樟芝的孢子,误作为灵芝属的新种类;同时。认为其寄主是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这篇论文在刊印时将“camphoratum” 及“camphora”中“cam-”误排为“com-”。 1995年,台湾省林业试验所张东柱等人根据樟芝子实体外观特征、气味、生长速度、孢子显微结构等研究结果,认为樟芝应归入多孔菌科的薄孔菌属Antrodia,将其学名订正为Antrodia cinnamomea T.T.Chang W.N.Chou (标本号TFRI 119),并指出其寄主应为牛樟Cinnamomun kanehirai。这个时期有关樟芝的研究文献中,有的还将樟芝的寄主认作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 (Hayata) Hayata。 1997年,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吴声华等人重新检验了樟芝标本HKAS 22294和TFRI 119,整合前两次文献中的一致内容,再次进行新种的修订,并按真菌分类中新种命名的原则,将樟芝学名订正为Antrodia camphorate ( M. Zang C. H. Su) Sheng H. Wu, Ryvarden T. T. Chang;把原定名人M. Zang C. H. Su置前。并将张东柱等发表的Antrodia cinnamomea T. T. Chang W.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