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教)本体论思想简述[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家(教)本体论思想简述[精选]

道与元气 ——道家(教)的本体论思想简述 从道教的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看,道教是中国母系氏族社会自发的以女性崇拜为特征的原始宗教在演变过程中,综合了古老的巫史文化、鬼神信仰、民俗传统、各类方技术数,以道家黄老之学为旗帜和理论支柱,囊括了儒、道、墨、医、阴阳、神仙诸家学说中的修炼思想、功夫境界、信仰成分和伦理观念,在度世救人、长生成仙进而追求体道合真的总目标下神学化、方术化为多层次的宗教体系。 道教是在汉代及以后,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不断汲取佛教的宗教形式,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母体中孕育和成熟的以“道”为最高本体和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国民众文化特色的宗教。 由春秋时代老子开创的道家,以“道”为最高实体,以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为实践导向,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倾向。它在本质上属于一种人生哲学,引导人超越世俗而返璞归真,追求一种合乎人的自然本性的自在自由的生活。 道家思想常常与人生境界的提升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人的主体精神对现实的超越,其超越是一个既有理性又有直觉的复杂过程。它像西方哲学一样,重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而不像儒家主要重视的是主体之间的关系。 道教与道家一样,都把“道”看成宇宙之源、万物之本、真理之根。从西方哲学的本体论观念上看,二者是一致的。 在以“道”为本的基础上,二者也都认为“元气”是“道”化生万物的直接根源,是道与事物之间的形成纽带。 为此,道家思想成为了道教的思想体系的主体,在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所以,从哲学和思想的层面看,将其称之为道家,这主要集中于上层信仰者和知识分子之中;从宗教和信仰的层面看,将其称之为道教,这主要集中于下层信仰者之中。 一、道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德经·25》 “道”是老子“游心于物之初”(《庄子·田子方》)、抛开宇宙万物之具体属性、探求宇宙起始点和总根源,而体悟到的宇宙万物之中最本质的共相。 作为宇宙本原的道,有体有用(实体与功能)。 道体,是形而上的宇宙万物之原始本体,呈现为“无”和“有”两种状态的统一。 “无”是宇宙创生前的虚空状态,即“天地之始”,具有质朴性和绝对性。 “有”是宇宙创生之际涵纳了生机的混沌状态,即“万物之母”,具有潜在性和无限性。 道用,即道的属性与功能,是道的形而下的法则秩序,宇宙万物之中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即“常道”。 道化生出时间和空间,物质与精神,运动与静止,生命与文化,具体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体之中,它贯穿古今、囊括万有、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体现的是宇宙的真实结构和内在节律。 “道”创生和演化宇宙万物的基本图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42》 “一”混沌一炁,内丹家称为原始先天一炁、真一祖气、太乙真气等,是宇宙创生之始混沌状态中隐藏着的秩序,是产生普适于万物的内在戒律的信息源。 “二”是演化出阴阳二性的化生状态,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矛盾状态。内丹家承继了《易传》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观点。 “三”是阴阳二极之间由于存在着“中介”物而构成的整体,即阴、阳、中三者,三者虽对立却趋向于“和”的状态,所以分则为三,和则为一。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21》 可见,道能化生出有象、有物、有精、有信的物质形态,是最本根的的实体。 “一切有形,皆含道性”。道“无所不在” 道化生出先天混沌一气,进而分出阴阳二性,再转化为信息、能量、物质三大要素,在宇宙大爆炸中三者组成万物纷纭、生机勃勃的世界,即“三生万物”。由此形成内丹学所称的自然界之“大宇宙”。 “道”具体化为万物之性,在自然、社会、人生中体现出来就是“德”。 将人体、社会、自然界看作是同构的统一体,将人体生命规律的研究推至治国用兵、君王南面之术,形成一种以身观天下的学问。 二、元气 “气”是早期黄老之学的基本概念,认为事物总是处于合与分的运动变化之中,天地合气而化育万物。阴阳二气以其动静属性而构成运动的直接本源。在后秦汉以后的黄老之学中,常以“气”释“道”,以解释神仙家的长生之学。 道教流传至今的最早经典《太平经》,主张元气发生说。“天地开辟贵本根,乃气之元也”,“元气乃包裹天地八方,莫不受其气而生”。 元气及其派生的阴阳二气及其中介和气,还带有情感、意志和道德色彩,阳气“好生”,阴气“好杀”,和气“好成”。这一神秘的气化论,以后一直成为道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化论思想在《太平经》思想体系之中更重“中和之气”。“阴阳者要在中和”,天地阴阳只有沟通为“中和之气”,才能“相受共养万物”。“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 这一“中和之气”的思想逐渐伦理化,成为了安邦治国的社会秩序的理论依据。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