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形象[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鉴赏诗歌的形象[精选]

而的用法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二)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三)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四)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五)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六) 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而后”相当于“才”“方才”。“而况”即“何况”,表反问语气。“已而”“既而”表时间。 4动词。如同 判断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3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 4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5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7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 8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9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10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11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12某时有客过而与汝金。 13三十而立 14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15 溺死者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16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17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 18表恶其能而不用也 。 19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 【而已】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而后】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既而】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二、乎的用法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三)可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判断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1几寒乎?欲食乎 2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4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5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6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7于是乎书。 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 9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1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 11以吾一日长乎尔。 1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13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14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例2: 待储光羲不至 王 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本诗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者说表达了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诗中形象既是描写对象,又是抒情主人公。 例3: 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鄜(fū)州:今陕西富县。虚幌:薄帷。 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愿望。“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独看”而泪痕不干,显然是写出了离别之苦。 但是,诗人借望月而抒情,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妻离别之情。这种离别之情是深深地打上那个动乱时代的烙印的,因此在评述这首诗所饱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时,还要再深一层,即“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离乱的悲哀,“双照”的希望表达着诗人对结束动乱的企盼。想到这一步就涉及到本诗的社会意义了。 三、鉴赏诗歌形象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 (1)望月怀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 《红楼梦》《葬花词》 《红楼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