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口服药物的吸收[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口服药物的吸收[精选]

第三章 非口服给药的吸收 第一节 注射给药 一、给药部位与吸收途径   注射方式:静脉、皮内、皮下、肌内、鞘内、关节腔、玻璃体内、局部等 静脉注射:上腔静脉 ? 下腔静脉? 心 ? 肺(肺首过效应) ? 全身作用部位 动脉注射:无肺首过效应,但危险性大 注射部位的血流状态: 上臂三角肌>大腿外侧肌>臀大肌 淋巴液的流速:水溶性大分子和油溶液 按摩和热敷 运动 肾上腺素收缩血管,合用减少吸收 分子量 解离度和脂溶性影响不大。毛细血管壁的膜孔半径3nm,允许<800的药物分子通过 难溶性药及非水溶液。药物的溶解是限速过程 蛋白结合。蛋白质结合物的解离速度<透膜速率时,成为限速过程。 剂型因素 溶出速率: 水溶液>水混悬液>油溶液> O/W型乳剂>W/O型乳剂>油混悬剂 溶液型注射剂 混合溶媒:注射后药物可能析出;     安定注射液,疗效不如口服好 严重偏离生理pH的溶媒: 在组织液的pH下可析出沉淀 渗透压:低渗→被动扩散速率↑; 高渗→被动扩散速率↓; 以油为溶媒:扩散慢而少,肌注形成贮库而缓慢吸收 高分子附加剂:提高粘度,产生延效作用 混悬型注射剂 有溶出与扩散过程:吸收较慢 遵循溶出扩散定律 粘度增加,溶出变慢,扩散变慢 0.1~2? m的微粒经静脉、动脉或腹腔注射后主要由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摄取 油混悬液吸收缓慢,长达数周至数月   乳剂型注射剂 O/W型乳剂,粒径为1? m左右,静注易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有定向分布作用 肌肉注射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第二节 口腔黏膜给药 局部治疗: 漱口剂、气雾剂、膜剂、片剂 全身作用: 舌下片、粘附片、贴膏、口腔崩解片 二、影响口腔黏膜吸收的因素 生理因素 吸收速度介于皮肤与小肠黏膜之间。复层扁平细胞是药物跨口腔黏膜吸收的主要屏障 舌下>颊>牙龈>腭 药物吸收以扩散为主,脂溶性药物较易吸收 对药物的味觉要求较高:制剂应矫味 唾液的冲洗作用:使舌下片剂保留时间很短 剂型因素 口腔黏膜的渗透能力遵循pH分配学说,受脂溶性、解离度、分子量的影响。 舌下给药制剂药物渗透能力强,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但易受唾液冲洗作用影响大。主要适用于溶出迅速、剂量小、作用强的药物。如脂溶性药物,可以为片剂、喷雾剂等 颊膜吸收较舌下慢,药物停留时间短,生物粘附制剂可提高滞留与吸收 吸收促进剂:脂肪酸、胆盐、表面活性剂等 第三节 皮肤给药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贴片(patches) 软膏剂(ointments) 局部或全身作用 皮肤的结构 影响药物经皮渗透的因素 生理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个体差异、动物种属、   年龄、性别、用药部位、皮肤的状态 部位:阴囊>耳后>腋窝区>头皮> 手臂>腿部>胸部 皮肤的水化作用 剂型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 分子量:>600的药物难以透过 脂溶性:油/水分配系数大,易透过;太大,积聚于角质层 分子型易透过 透皮吸收促进剂 作用机制:作用于角质层的脂质双分子层,干扰脂质分子的有序排列,增加脂质的流动性,有助于药物分子的扩散;溶解角质层的类脂,影响药物的皮肤分配,促进水化提高透皮速率 种类:吐温类、SDS、DMSO、月桂氮卓酮(Azone)、醇类、芳香精油、尿素、水杨酸等 第四节 鼻黏膜给药 局部作用:杀菌、抗病毒、血管收缩、抗过敏 全身作用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吸收 剂型:滴鼻液、喷鼻剂、气雾剂、粉雾剂 优点:血流丰富,吸收快;避开肝首过效应,胃肠道作用;可与静脉注射相媲美;方便 成功制剂:鲑鱼降钙素喷雾剂、胰岛素鼻用制剂 一、鼻腔的结构和生理 鼻腔生理 鼻黏膜上皮仅由一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吸收面积大 血流丰富,通透性高,吸收迅速 有丰富淋巴管,是多肽蛋白药物吸收的主要途径 黏液影响药物的吸收 蛋白水解酶影响药物的活性 二、影响鼻黏膜吸收的因素 生理因素 经鼻腔吸收通道:经细胞脂质通道和细胞间通道。以前者为主。脂溶性药物易吸收。一些亲水性和离子型药物的吸收亦比其他黏膜部位好 避开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的影响 鼻腔病理状态影响药物吸收 鼻腔分泌物富多种酶类 鼻黏膜纤毛运动:缩短药物滞留时间,影响生物利用度 剂型因素 剂型:溶液、混悬液、凝胶剂、气雾剂、喷雾剂、吸入剂 药物脂溶性和解离度 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粒度大小:50μm沉积于鼻腔; 2 μm 被带入肺部;2~20 μm可被鼻腔吸收 吸收促进剂 蛋白与多肽类药物的吸收 第五节 肺部给药 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剂型有气雾剂、雾化剂和粉末吸入剂 一、呼吸器官的结构与生理 呼吸器官: 鼻、咽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