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膜下血肿[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颅骨骨膜下血肿[精选]

颅骨骨膜下血肿 图1 女性, 42 d, 出生后头顶部即有2 个隆起包块, 由软渐变硬。箭头示头顶矢状缝两旁2 个互不相连、不跨颅缝的颅骨骨膜下血肿包膜呈弧形哑铃状钙化影像 图2 男性, 47 d, 出生后右顶部大包块, 质软, 后渐变硬。切线位片, 箭头示右顶骨骨膜下血肿 包膜呈壳状钙化影像 图3 与图2 为同一病例, CT 冠状位软组织窗, 箭头示颅骨骨 膜下血肿为等密度影像, 但无脑沟回征, 包膜钙化厚度较大, 厚度、密度都较均匀 发病机制 颅骨骨膜下血肿是指发生于颅骨外板与其相对应的骨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内的包囊性积血。好发于新生儿顶、枕部, 血肿范围不跨越颅缝 , 即使两块相邻的颅骨骨膜下都存在血肿, 因颅骨骨膜边缘终止于相应颅缝, 因此, 血肿则呈两个孤立的血肿, 互不串通。新生儿头颅产伤, 尤其是使用胎头吸引器的新生儿头颅产伤性包块, 通常是由于吸引器吸引胎儿头部时, 弹性(可塑性) 较大的头皮软组织随吸引负压而变形隆起, 而弹性(可塑性) 较小的骨膜与几乎无弹性的颅骨之间产生负压致使骨膜被牵起脱颅板、血管损伤出血形成颅骨骨膜下血肿。 血肿影像与病程关系 颅骨骨膜下血肿吸收得很慢或吸收得不明显, 而血肿包膜却逐渐钙化, 因此血肿影像随病程时间推移而变化。受伤2 周左右的血肿较柔软有弹性, 影像呈与颅外板紧密相连的镰状或丘状软组织块影; 3 周后, 血肿包膜(实为被血肿推起的颅骨骨膜) 逐渐出现弧条状、壳状钙化影, 血肿也逐渐失去弹性而变硬; 3 个月到6 个月后, 血肿包膜钙化更明显, 逐渐机化的血肿呈现较厚的钙化包膜下网状钙化影; 1 年左右后, 血肿包膜逐渐钙化骨化形成颅骨外板, 血肿机化钙化形成板障, 原来的颅骨则形成颅内板; 再经过生长塑形作用, 逐渐形成局部颅骨增厚、外突隆起的异常颅骨, 呈永久性后遗征象。 鉴别诊断 头皮下血肿或帽状腱膜下血肿: 头皮下血肿可发生于头皮任何部位, 可跨越颅缝, 可高低不平, 血肿张力相对较低, 囊性感较强, CT 表现为头皮下高密度出血和低密度水肿影像与颅外板不紧密相连, 吸收较快。位于中线两侧的帽状腱膜很坚韧, 它与颅顶头皮紧密结合, 与颅骨骨膜疏松结合, 前连额肌, 后连枕肌。常为头皮牵拉滑动损伤所致。血肿较大时呈中线部位的从额到枕的均匀的帽状软组织影像。帽状腱膜下血肿CT 表现为位于上述解剖部位、且与外板不紧密相连高密度或等密度软组织影。  脑膜或脑、脑膜膨出: 脑、脑膜膨出好发于新生儿颅囟部位或胎儿期诸颅囟部位, 伴有颅骨缺损, 肿块有囊性感和或搏动感。平片能显示边缘光滑的颅骨缺损和软组织。CT 和MR I 能显示颅骨缺损和膨出的脑、脑膜和蛛网膜下腔而确诊。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机化 梭形高密度影 边缘有钙化灶 患侧大脑半球发育不良 骨间血肿(板障内血肿) 骨间血肿 也是多由外伤所致,病灶形态多呈新月形,颅骨内外板均有不同程度的向内、向外性改变,临近脑组织受压内移。 成人板障内血肿通常伴有颅骨内板的内陷性骨折。内板与板障分裂的同时, 板障血管受到损伤出血,充填内板凹陷后的骨板空间, 形成了极似外伤后慢性硬膜外血肿的图像。此时调整骨窗观察颅骨内板尤为重要。 成人骨间血肿 * * 牟晓飞 * *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