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实验化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化学教育[精选]
高中“实验化学”整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为例
刘文华
摘要:苏教版《实验化学》在化学实验知识、方法、技能上要求的深广度在所有模块中是最高的[1],但是由于大部分学校把该模块放在紧张的高三学习,其设置的初衷也是最容易被教师忽略的。很多化学教育工作者对此提出了“整合”的思路,本文将以《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的整合教学为例,研究教师如何能够科学地进行创新性“整合”。
关键词:《实验化学》;分离和提纯;整合
2006年9月,浙江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教材《实验化学》是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的六个模块之一,我省将该模块作为高中理科生必修模块。先前,大部分学校都是在高三年级才开设《实验化学》课程,而高三年级的学生和教师在面临着高考总复习的巨大压力、高考试题又不能有效地检测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情况面前,学生和教师就自然而然地选择放弃实验的操作训练,将《实验化学》模块的教学转化为“动画模拟实验”或者“试卷实验”,违背了《实验化学》课程设置的初衷。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如果在高三年级集中一段时间安排学生学习《实验化学》,学生思想上会很轻松,感觉就是天天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或者去实验室做实验,常常放松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极为不利。
面对这种状况,很多中学化学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实验化学》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大家将《实验化学》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分阶段处理,将期中的一部分实验分散到高一、高二年级的对应单元中[1] [2],通过这样处理,试图改变这种不良状况,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实验中来,到实验中去”,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化学。
把《实验化学》的部分实验安排到高一、高二年级的对应单元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定要在透彻地分析《实验化学》教材和《必修》、《选修》化学教材、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而且要考虑到文理分科,以及会考对文科生的知识点要求,切不可操之过急。如果没有综合分析上述因素,违背了正常的教学原则,只会让“整合”的教学实践变为学生的负担。本文将以《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的整合教学为例来探索如何较为科学地安排《实验化学》的教学。
1 教材分析
《化学(必修1)》中的“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这一课时主要学习过滤、结晶、分液、萃取、蒸馏等分离与提纯物质的方法。该节的教学重点为掌握分离提纯物质的常用方法,难点为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和原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所使用的方法主要看混合物性质的差异,由于这些差异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分离和提纯,于是在导入每一种分离方法的时候,笔者从混合物的性质差异入手讲解,使学生对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印象颇深。
《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是《实验化学》课本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中的一个课题,该课题选取的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海带是人们日常喜爱的食品,这种源于生活中的课题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实验热情。将生活与化学通过实验联系起来,一方面突显出实验对于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性,使学生体会到实验的实用性,另一方面通过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整个实验过程的参与,使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过程有了初步认识,为后续的实验研究作一定的铺垫[3]。本课题的实验过程包括了加热、溶解、过滤、萃取、分液、蒸馏等基本操作,实验的技术容量较大,花费的时间也较长,该课题重在让学生感受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以及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教材及知识点处理
2.1 《化学(必修1)》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知识点处理
学生已经在初三掌握了过滤、结晶等方法,并在实验室做了相关实验,能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具备一定的实验知识与技巧。因此在《化学(必修1)》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过滤、结晶的操作和原理,只进行简单地复习即可。萃取和分液是新知识,笔者采取教师演示,学生观摩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观摩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要搞清楚萃取和分液的区别,而且要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两者的区别。在介绍分液漏斗使用方法时借助多媒体投影来说明操作要点。
值得提出的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采用挥发性大,对人体危害大的实验试剂“溴水”,从教师和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方面来考虑,换成碘水更合适。由于教室里没有通风装置,所以课堂上更应该讲究绿色化学,将有毒性的实验尽量减少,实验中笔者也确实换成了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并对学生做了解释,使“绿色化学”的概念深入人心。
在讲解有关有机溶剂溶解性时,如果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学生接受较慢,课堂气氛沉闷。笔者在上课时,将汽油、四氯化碳和酒精分别与水混合,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且引导其分析现象,从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出有关有机溶剂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相对大小以及在水中溶解性的结论。然后在分液漏斗中,笔者进行萃取和分液的连续操作,使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