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山卫要览[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鳌山卫要览[精选]

鳌山卫域情要览 一 鳌山之名得自仙山 卫所制度成就军镇 鳌山卫的地名渊源,肇始于明代的卫所制度,这应当是确定无疑的。但关于鳌山之来历,目前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鳌山卫境内有一小山,山巅有一奇石,其形如鳌。另一种说法,则是鳌山即崂山。 把崂山(原作牢山)称作鳌山,源自元代著名道士丘处机。丘处机改崂山(牢山)为鳌山,源自道家的重要典籍《列子》。 《列子》中记载: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 由此观之,丘处机把崂山(牢山)改为鳌山,是希望能用海上仙山的神秘色彩,在崂山(牢山)推广全真道教。其后全真教在崂山门派林立大行其道,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规模,也确把这座海山名山变成了道家之“仙山”。   《明史》记载: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倭寇曾七次大规模侵扰山东沿海。当时的莱阳、即墨、胶州、诸城等地,受灾尤重。为保境安民,防御倭寇掠夺,大明朝廷在沿海各战略要地派驻重兵,设立戍卫。其中山东先设四卫,即宁海卫(牟平)、莱州卫、登州卫(蓬莱)、青州卫四卫。到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为进一步加强海防建设,魏国公徐辉祖来山东,又在沿海各地督设鳌山卫、威海卫、成山卫(荣城)、靖海卫(荣城)、大嵩卫(海阳)、灵山卫(胶南)、安东卫(日照)七卫。指挥佥事廉高集军事指挥和行政管理于一身,在即墨县城东二十公里滨海要处筑砖城并驻兵备倭。 鳌山卫作为大明王朝沿海的军事重镇,与崂山(牢山)又近在咫尺,当是很自然地以沿海标志性山脉命名。但舍弃寓意不吉的牢山之“牢”,取用带有神仙色彩的鳌山之“鳌”。很难想象,大明帝国一座重要的沿海军镇不以身边的道教名山冠名,偏许之以境内一座无名小山之象形石。何况古今典籍所载,所谓“鳌山”也并非“鳌”形之山。 因此,鳌山卫其实就是“崂山卫”。尽管当时崂山之崂字尚未出现,崂山多写作“牢山”或“劳山”。 卫所制度作为明朝的主要军事制度,创自明太祖朱元璋,其构想则是来自于隋唐时代的府兵制。明代自京师达于郡县,皆设立卫所。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下辖若干个卫,卫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 鳌山卫建立之初,设指挥使3人,指挥同知5人,指挥佥事8人,经历1人,儒学教授1人,镇抚司镇抚2人,右、前、后三所千户6人、百户15人,边操军324名,京操军289名,守城军208名,屯田军余(即军户余丁)287名。其中,右所(或称中所)属于直属卫的附所。后所雄崖守御千户所设正千户2人,副千户2人,百户2人,所吏目1人,京操军春戍250名,秋戍319名,守城军余51名,屯田军余77名。前所浮山备御千户所设正千户1员,副千户1员,百户1员。卫辖三所军士都属军户,世代沿袭。   到明朝永乐年间,大明朝廷又在山东沿海各地设营级军事单位,做为都指挥使司和卫之间的中间军事指挥机构。山东共设三个营:即墨营(即墨),文登营(文登),登州营(蓬莱)。三个营管辖山东全部二十四个卫所。其中即墨营管辖安东卫、灵山卫、鳌山卫、大嵩卫共四个卫和石臼、夏河、胶州、浮山、雄崖、海阳六个千户所。即墨营中设把总(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等武职官员。把总为各营长官,与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共同掌管总营事。在当时交通通讯不发达的情况下,营、卫、所三级军事体制的设立,便于就近快速传达军令,使各卫、所之间能够及时相互策应,以应对海上的突发军事事件。   鳌山卫城呈方形,初建时候,周长约2500米,高约11.6米,厚约6米。有4个大门,东曰“镇海”,南曰“安远”,西曰“迎恩”,北曰“维山”。城墙外护城河宽约8.3米,深约5米,就近引海水入河灌注,海潮可直冲东门。自海上坐船,可直达护城河。 鳌山卫共拥有18个军屯,屯田140余顷。卫所的军士一边守城,一边种田养生。清朝初年,世袭制被废除,鳌山卫的军士编制大为减少,各级官员自然也大量裁撤。改设守备1员,教授1员。雄崖所改设千总1员,浮山所改设千总1员。到了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朝廷改革军制设绿营兵,鳌山卫、雄崖所、浮山所驻军均被裁撤,所辖地方化归即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