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病毒病[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瓜病毒病[精选]

黄瓜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黄瓜病毒病, 是当前对黄瓜生产危害比较大的一种病害。 黄瓜病毒病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系统性病害,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广泛,可寄生在多种瓜类、茄类植物上。黄瓜病毒病不同年份之间发生程度有所差异,春季保护地栽培和秋季露地栽培黄瓜均可发生。 近年来,黄瓜病毒病的为害又呈上升趋势,已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也是国内外病毒病害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一、症状特点 黄瓜病毒病多为全株发病,它的症状比较复杂, 有成株感染, 也有幼苗感染。苗期染病子叶变黄枯萎,幼叶现浓绿与淡绿相间花叶状。成株染病新叶呈黄绿相嵌状花叶,病叶小略皱缩,严重的叶反卷,病株下部叶片逐渐黄枯。瓜条染病,表现深绿与浅绿相间疣状斑块,果面凹凸不平或畸形,发病重的节间短缩,簇生小叶,不结瓜,致萎缩枯死。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黄瓜病毒病-花叶型 花叶型:叶片出现淡黄不明显的斑纹,后呈淡淡不匀的 小型花叶斑驳。果实接近果柄处出现花斑。 黄瓜病毒病-皱叶型 皱缩型:症状比花叶型明显,新长出的叶片沿叶脉出现浓绿色隆起皱缩或出现叶片变小。有时沿叶脉出现组织坏死斑。果面出现花斑,产生凸凹不平的瘤状物, 果实多畸形,严重时植株枯死。 黄瓜皱叶型病毒病植株 黄瓜病毒病-绿斑型 绿斑型:新叶产生黄色小斑点, 逐渐变为淡黄色斑纹, 绿部分呈隆起瘤状, 严重时植株新叶白天萎蔫。果实产生浓绿色花斑和瘤状物, 多有畸形瓜。 黄瓜病毒病-黄化型 黄化型:叶色变黄绿色至黄色, 叶脉保持绿色, 也有发病初期叶脉间产生水渍状小斑点。病叶硬化, 向叶背卷曲。定植后棚室内温湿度条件适宜该病发生及蔓延, 叶片外观典型症状开始表现。以后染病面积逐渐扩大, 似缺素状, 显现黄化, 最后形成黄色干枯坏死斑, 从而导致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功能, 同时瓜秧有矮化、瘦弱、叶片小、花打顶等诸多现象。采收期瓜条生长缓慢, 畸形果率增加。该病具有传染性, 传染速度较快, 严重影响黄瓜生产。 二、病原 黄瓜病毒病主要由三种病毒引起: 黄瓜花叶病毒 甜瓜花叶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黄瓜花叶病毒 [Cucumber mosaic virus(CMV)]: 能侵染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藜科以及杂草等40 多科的117 种植物。世界各地普遍存在, 以温带地区严重。病毒粒体为正20 面球状体, 直径28~30nm, 核酸含量18%, 蛋白质含量82%, 粒体分散在细胞质及细胞核中。钝化温度为60~75℃, 10min。稀释限点为10-4, 体外保毒期为3~7d。 主要通过蚜虫以非持久性传毒, 在指示植物普通烟、心叶烟及曼陀罗上呈系统花叶, 在黄瓜上也出现系统花叶。 甜瓜花叶病毒 [Muskmelon mosaic virus(WMV)]: 寄主范围较窄,只侵染葫芦科植物,不侵染茄科植物。钝化温度为60~62℃,稀释限点为2.5×10-3~3×10-3。 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病毒粒体直杆状,增殖适温为28~30℃,37℃以上级停止增殖。钝化温度为90~93℃,稀释限点10-4~10-7。20℃时体外保毒期达30d以上,干病叶在120℃经30min仍不失致病力。 病原鉴定 通常采用生物学、 血清学、 病毒粒体观察等研究对病原进行鉴定。 1.鉴别寄主反应。选择常用的心叶烟、苋色藜、番茄、 豇豆、 辣椒、 黄瓜等常用鉴别寄主,采用常规汁液摩擦接种。接种后置20~ 28℃温室培养, 观察症状。 2.血清学试验。采用琼脂免疫双扩散法测定病毒分离物的血清学关系。配制 1% 琼脂糖凝胶平板梅花孔中分别加入提纯病毒和相应抗血清,在室温条件下保湿放置过夜,观察沉淀线产生。 3.电镜观察。提纯病毒,并染色,于透射电镜下观察。 三、病害循环 黄瓜花叶病毒( CMV) 在田间的传播以介体传播为主, 瓜类传毒的介体有: 蚜虫、叶蝉、白粉虱、线虫和真菌。 有1/3 的黄瓜花叶病毒( CMV) 是多种蚜虫非持久性传播的。蚜虫传毒的有效性决定于有翅蚜数量, 特别是带毒率高的有效介体的数量。 有效毒源是指离栽培瓜地较近, 且病毒浓度较高的野生或栽培寄主( 如野生瓜类寄主等) 。苗期寄主感病同有效介体迁飞高峰的重合程度与病毒病害流行关系密切。一般每年蚜虫迁飞高峰总量和有效介体数与病毒病是否流行呈正相关。有翅蚜的高峰期同瓜类苗期相吻合的时期越长, 发病越重。室内传毒试验结果有时与田间传播规律不完全一致。 白粉虱和叶蝉是热带亚热带传播瓜类黄化病的重要介体。 还有一些病毒是由甲虫及潜叶蝇传播。 四、发病条件 一般高温、干旱年份有利于瓜蚜繁殖和有翅蚜迁飞、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