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中国成立初期游民的安置和改造..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中国成立初期游民的安置和改造.

新中国成立初期游民的安置和改造 ——以上海为中心的考察 汤水清   原载《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p104~108   摘要:新中国成立伊始,大量无业游民游荡在全国各大城市,既影响了新中国的城市形象,又威胁到社会治安乃至社会的稳定。为树立城市新形象,改造城市社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对游民收容安置和改造,基本上解决了城市游民问题。处理好游民问题,对稳定新政权、恢复经济、保障人民利益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具体执行中也出现了偏差,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关键词:新中国初期,上海/游民/改造   新中国成立之初,整个社会还处在剧烈的变动中,中国共产党为稳定新政权、树立新形象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蓝图改造社会,发动了包括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三反五反”运动、禁烟禁毒运动等在内的一系列群众运动。这些运动的开展,不仅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且为新社会树立了政治活动、经济活动乃至社会道德的新标准,它们本身的价值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意义已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然而同样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社会稳定所作的努力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游民的改造,却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至今鲜有专文对此进行论述。本人以上海为中心,对这一问题作简要的考察,以期起抛砖引玉之用。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游民问题及其改造方针   游民,按照1950年8月《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决定》的规定,是指“失去其职业和土地,连续依靠不正当方法为主要生活来源满三年者”[1](P100-101)。他们主要生活在大中城市、没有固定住所,从事偷盗、抢劫、诈骗、乞讨、赌博、卖淫等活动。游民问题历来有之,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游民,绝大部分是穷苦人民出身,他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依靠不正当方式谋取基本生活来源,还有部分是国民党溃退时遗留下来的散兵游勇和农村的逃亡地主。党和政府从保障游民生活和发展生产两个方面出发,采取了包括集中收容教育、技能培训、就业安置、劳动改造以及遣返回乡等措施,对游民进行改造。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解决了游民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大城市共有多少游民已难以统计,仅从全国各地举办的920所生产教养机构所收容改造的数量来看,到1953年就收容改造了44.6万人(包括妓女)[2](p466)。如果加上大量收容后被遣返回原籍的游民,人数应该比这个数目要大得多。据统计,重庆市在1950年3月至1951年11月22日,就收容了6批计16000余人。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来自全国各地的游民人数则在15万左右,其中扒手、小偷约20000人;贩卖毒品及聚赌的约2000人;国民党遗留的散兵游勇约2000人;娼妓约30000人;流浪儿童约5000人;依赖、依靠游民生活的约8.7万人[3](P291)。大量游民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新中国城市的形象,而且还在城市街区各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和居民点偷扒抢窃、强讨恶要、行凶滋事,甚至加入帮会,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乃至社会的稳定。所以,处理游民问题就成为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游民无产者是“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者”,他们“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处理游民问题,“是中国的困难的问题之一”。[4](p8-9)20世纪30年代末,毛泽东在分析中国革命的动力问题时再次指出,游民阶层是动摇的阶层,“其中一部分容易被反动势力所收买,其另一部分则有参加革命的可能性。他们缺乏建设性,破坏有余而建设不足”,我们“应该善于改造他们,注意防止他们的破坏性”。[5](p646)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制定了对游民“争取其群众,反对其中依附反动势力而积极参加反革命活动分子”的政策。[1](P101)1952年8月,政务院在《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中则明确指出:“对于有劳动力的游民乞丐,则应强迫劳动,条件可能时最好是集中收容,劳动改造。”[6](p218)1953年12月政务院第197次政务会议批准、1954年1月13日第二届全国民政会议通过的决议也规定:“对游民乞丐应组织他们参加劳动,使之自食其力,逐渐就业。”并具体提出:“应根据必要和可能按其有无劳动力分别予以教养、救济或劳动改造,对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应设法使其在城市或去农村参加劳动,以自食其力。必须纠正那些想把城市所有贫民、游民等一下子包下来、都施以救济的错误观点。”处理游民的工作,采取“劳动生产与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改造与安置相结合”的方针。[7](P23)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刚刚成立的共和国就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成立了生产教养机构,展开了对游民的收容安置和改造工作。以江西为例,1950年,江西全省接收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4as2gs2c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