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学案26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

新课标学案26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标学案26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新课标学案】26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历史背景 国内外严峻的战争形势 国内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目的 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消除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巩固政权 农业政策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 工业政策 工业企业国有化 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 贸易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制度 实行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制 废除实物分配制 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 允许商品交换、多种所有制 ? 作用、 影响 前期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后期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稳定了政治局势,促进了经济恢复 ? ? 评价 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政策 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 实质 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经济的手段控制社会的金融,意图直接进入共产主义 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通过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认识 (结论) 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 二、全面认识和理解斯大林模式 1.原因 : (1)外部因素: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2)内部因素:经济──小生产者占优势,经济文化落后;政治──过渡时期斗争激烈,外部环境险恶;思想文化──长期的专制统治遗留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迷信。 (3)个人因素:斯大林个人因素及错误的理论指导和国内的政治斗争也起某种作用。 2.形成过程: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3.特点 (1)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取消一切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2)管理体制: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取代市场调节,开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 4.评价 (1)功绩 ①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②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③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 苏联:①经济发展不均衡,片面发展重工业,使轻工业和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对农民的剥夺太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忽视消费品的生产,导致人民的物质生活长期没有得到重大改善;③长期执行指令性计划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生产自主权,不利于发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后,没有随着社会的变化进行调整,二战后逐渐僵化,丧失了自我完善的功能,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总之:影响了其经济的持续发展,后来走向僵化,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中国照搬苏联模式,一方面促进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致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斯大林模式”成为东欧剧变重要原因。 5.启示: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建立,都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必须与本国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调整,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手段。 6.经验教训 (1)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 (2)要从国情出发; (3)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 (4)制定农业政策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 三、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比较 1.不同点 (1)目的不同:前者目的是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目的在于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2)措施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农业方面;后者侧重于对工业的调整 (3)手段不同:前者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后者是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特点和本质不同:前者是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强调市场经济,强调多种经济并存;后者是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调运用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2.相同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都对以后的世界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的模式 【巩固练习】 1.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材料一: 这是流行于当时苏联的一则笑话:某家庭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卖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的那家店才

文档评论(0)

fglgf11gf21g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