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选用“既重要又有趣”的实践性思考(刘汝明)..doc

材料选用“既重要又有趣”的实践性思考(刘汝明)..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选用“既重要又有趣”的实践性思考(刘汝明).

材料选用“既重要又有趣”的实践性思考 字数:3029????字号:大 中 小 [关键词]选择材料,重要,有趣,可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7—0018—04   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张元先生的《一课时讲完隋唐史的实验》(见《历史教学》2008年中学版第10期),我读了三遍,最有感触的是他提出,课堂教学中选取材料的“标准”——“材料应该既重要又有趣,重要在于它呈现了精辟的见解,有趣则是它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南京师范大学姚锦祥教授对这一标准进行了解析:重要,即材料与所学的内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其“精辟的见解”可以在呈现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其作出解释、提供证据、说明理由;有趣,即材料所涉及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情节,或能说明一定道理。   张教授建议教学操作时,“最好也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一面读,一面作答,也就是边读边想,这是很好的思考练习。如果选用的资料较难,或学生的程度稍弱,老师亦可标明关键词句,作为引导。”他还指出,“不断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让他们不停地想答案,当然是要点所在。不过我相信,整堂课中不时出现的‘故事’,才是吸引他们注意,让他们不想睡觉的兴奋剂……选出精彩故事,讲出它的意义,仍是教好中国历史的不法二门。”      这是真知灼见!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有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   首先,要明晰选用材料“既重要又有趣”的原则。这个材料很重要,但艰涩难懂,学生不能理解,用在课堂上就会浪费有限的时间。“重要”,要考虑是否符合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前者是第一位的。有些材料虽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能激活学生的已知,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与当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不一致,即使能产生一些“生成性目标”,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影响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材料的选用与设计的提问要真正符合科学的历史体系。有些见解尽管“精辟”,但要考虑学生是不是能接受、教师自己能不能把握住。   “有趣”,但没有教育价值,或者与教学内容脱节,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趣”,应从材料本身是否有趣和材料是否符合学生兴趣两方面来判断。其中材料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应该是第一位的。学生经验不同、阅历不同,认定的有趣的标准也不同。老师认为有趣的材料学生不一定感兴趣。材料的故事性有个是否符合基本史实的问题。“有趣”的材料不能偏离历史脉络和知识体系。不能因有趣而把一些东西搞得庸俗,不为有趣而损害历史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材料、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材料的选用就基本成功了。   合理选用材料,还应该以教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风格为依据。材料作用的发挥与教者的兴趣爱好、教学风格相关。擅长叙述的教师选用的材料与擅长分析的教师选用的材料应该不一样。同一“既重要又有趣”材料,在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那里,其作用会有明显差异。引人材料的方法也不应一成不变。与本地区丰富历史遗迹相关的内容,可以把历史与现实链接起来。围绕已成定论的结论,可“还原”成原始材料。应用新观念、发现新材料的地方,则应介绍新论点,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移极思考。   另外,一节课像张教授一样全部通过材料来展开,对中学老师来说难度很大。中学教师的阅读积累、史学理论和史学训练不可能适应抛开教科书,全部用材料重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一节课选多少个“既重要又有趣”的拓展点?关键是如何拓展重组教科书、理性处理教科书。这也是中学教师自己必须好好分析把握的。   因此,实践“既重要又有趣”的标准问题,说到底就是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提供问题载体,激发学生思考,增强课堂目标达成度和有效性的问题。从本质上讲,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形成新的学习领域,有利于学生发展,是选用“既重要又有趣”材料用于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其次,建立课前调查机制,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要选用合适的材料,就要了解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已经知道什么和想知道些什么,围绕学生兴趣较集中又符合课堂教学核心目标的地方选取材料。   课堂教学或教学准备时,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每节课前搞一次调查,对学生和老师来说均是负担,操作性不强。每单元或每专题教学前进行一次调查,了解学生对老师教的要求和学生学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有效地实现课前师生互动,也有利于导教导学。根据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时去查找材料、设计课堂提问,易于实践“既重要又有趣”的标准。   几年前我讲隋唐这单元时,电视中正在热播《武则天》。单元教学前进行调查,关于武则天的历史,学生提出的的问题最多,较深刻的几个是:“电视中讲的武则天那些故事都是真实的吗?…‘武则天当政了,是不是说明唐代中国妇女的地位很高了?”“那么多的优秀男人为什么甘愿受武则天统治?她有什么‘驭男’绝招?”“武则天为什么能统治那么长时间?”“唐代

文档评论(0)

fglgf11gf21g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