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人口迁移..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中国古代人口迁移.

【摘要】【】所谓“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分布在空间上的变动。由于各自研究角度的不同,学术界对人口迁移的概念存在多种界定。联合国《多种语言人口学辞典》给人口迁移下了一个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地理流动或者空间流动,这种流动通常会涉及到永久性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变化。这种迁移被称为永久性迁移,它不同于其它形式的、不涉及永久性居住地变化的人口移动。”这一概念引申出人口迁移的两个重要属性:人口迁移的时间属性。即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变化的运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而日常通勤活动造成的居住地暂时变动则排除在外。人口迁移的空间属性。即人口迁移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一般以跨越行政界线为依据,从而排除了在同一行政区域内改变居住地的人这一结果是由于南方经济文化发展,北方饱受战乱破坏所造成的,但北方人口的大批南迁无疑是更重要的原因 (三)明初到鸦片战争(1368—1840年) 在南方已成为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后,由北向南的移民潮流不复出现,这一时期又出现新特点。一是明初有政府采用行政手段强制实行大规模让人口迁移,但之后更多的是由政府倡导、组织或招募人口从相对稠密地区迁入人口稀疏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从此这类人口迁移基本取代了强制性迁移。一是这一时期人口总数越来越多,增长速度也加快,明后期人口约2亿,18世纪又出现新高潮,人口总数高达4亿多。在此状况下,不仅南方大部分地区人口已相当稠密,就是北方平原地区也是人满为患,因此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由平原地区向山地迁移成为主流。 四、人口迁移的组织形式 人口迁移按组织形式进行分类,可分为自发的无序的人口迁移和有组织的人口迁移。自发的无序移民却与人类社会本身一样古老, 与人类历史并存。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尤其是国家政权出现后,一度成为重要的移民手段。 (一)自发的无序人口迁移 1.以群体生存为目的的原始的人口迁移 对于处于游牧、游耕和逐水草而居社会阶段的原始部族的酋邦、方国来说, 这种以群体生存为目的而改变居住地的人口迁移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由于原始社会阶段与阶级社会早期人们的生存能力有限, 唯有群体的方式方能应付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因而那时的移民基本上采取举族而迁的方式来进行, 我国古代文献中即记载了大量有关我国古代先民所进行的这种移民的传说和实况。据《世本·居篇》记载, 禹都于阳城, 又都于安邑、平阳。而《逸周书·度邑》则说伊水、洛水的两岸曾是“有夏之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又说夏后相曾建都于帝丘。凡此种种, 均说明刚从原始社会脱胎而来的夏朝还保留着原始部落的迁徙习惯, 处于不断的移民过程之中。其迁徙的动因当是由于受到过剩人口和环境恶化及灾害、战祸等种种压力的逼迫。这个阶段的迁移,是受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制约,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很低,在生活受到威胁时,他们只能选择逃避,去开辟新的天地。 2.以个体生存为目的的无序的人口迁移 以个体生存为目的无序移民是历史上发生最频繁、最普遍的一种移民形式。这种移民可以按其动因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 以逃避战乱为目的自发移民 战乱往往是大规模自发移民的主要动因之一。我国历史上几次影响深远的人口大迁移几乎均是由战乱造成的。由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古代的政治和经济重心, 也是战乱的多发地带, 因而每当这一地区陷入大规模战乱状态, 就会有大量人口被迫迁离, 逃向江淮以南、四川盆地或河西走廊等较为安定的边远地区。因为南方地区较之容纳量有限的北部边疆在自然和社会条件方面更为优越, 所以历史上以逃避战乱为目的自发移民往往将江南各地作为首选目标。这类以逃避战乱为目的大规模的自发移民, 以两晋之际永嘉之乱后的流民南迁、唐代安史之乱后的流民南迁和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后的流民南迁最为典型。经过多次这类周期性的大规模的战乱移民, 最终导致了我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除了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小规模的逃迁至山区的也不可忽视。东汉末年,一些人因为战乱而逃入山区耕种。《三国志·魏书·田畴传》记载“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是说人们为了逃避秦乱而隐居到山林安家落户。 (2) 以逃避灾荒为目的自发移民 灾荒往往是自发的无序移民的另一重要动因。每当严重的洪涝旱蝗灾害之后, 灾区的生 产力就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有的地区甚至连年灾荒, 致使元气大伤, 生产力一时难以恢复, 衣食无着、濒于死亡边缘的灾民, 便被迫扶老携幼、自发地向无灾或少灾地区迁移。我国关于此类的记载史不绝书。如王莽末年, 由于“枯旱霜蝗,饥馑荐臻”,而导致“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两晋之际,“关西扰乱, 频岁大饥。百姓乃流移就谷,相与入汉川者数成家,由是散在益、梁, 不可禁止”。宋孝宗乾道二年,“两浙江东大饥, 淮民流徙江南者数十

文档评论(0)

s4c2bg5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