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的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doc

浅谈文言文的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文言文的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

浅谈文言文的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 洞口一中:周头玉 一、“课”前的话 有笔者撰文指出:“《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的考查提出了三个层级的能力要求,可是在高考命题的操作层面,‘鉴赏评价’专属‘古诗词鉴赏’考查,文言文阅读一直没有体现对该项能力的考查。这样,文言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就仅限于‘读懂’,即会解释词语、会翻译句子、能熟练掌握文言文词汇与句式,进而弄懂文章写了什么,作者说了什么,所写人物干了什么。面对文言文,学生的全部使命似乎就是破译密码,掌握信息,做一个正确无误的传声筒,做一个精通技术的熟练工,做一个默不作声的旁观者,既无权指瑕,亦无法喝彩。”这些句子传达了一个这样的信息:文言文命题比较死板,缺乏生机与活力。而这恰好成为我们复习的突破口,成为拉近与城里学生差距的关键点。抓住了这不菲的22分,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这一块上就不会处于劣势! 那么,该如何着手呢? 第一,去枯燥,激兴趣。由于难懂,学生感觉不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如果在复习过程中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记、背,那势必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怎么办?“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理解,能力层级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   ⑤筛选文中的信息。   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这里所说的“浅易”是相对而言的,是相对比较熟练地掌握教材中的文言知识、具有较强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生而言的。所谓“浅易”,主要表现在:①文中涉及的词语及相关知识多为常见常用,不需过多地了解选文的历史背景及创作背景就完全能够读懂。②选文多为内容积极,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人物传记类文章或其他散文。 三、复习要点 要想让学生对文言文知识有较为明确的了解,做题时由“糊涂而蒙昧”转为“理智而清醒”,以下知识点必须讲深、讲透:1、虚词: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虚词的位置推断其意义和用法。2、实词: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现象、偏义复词、词类活用、实词意义的推断方法。3、四种不同的句式。4、断句的规则及方法。5、信息筛选题中“非”的设置类别及排解方法。6、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四、基本题型及赋分 2010年是湖南省实行新课标高考的头一年,试题体现新课标考试纲要的基本内涵, 实现从“旧”到“新”的平稳过渡。新设“断句”考点在连考了两年“传记”体后考“史论”体,体现了湖南卷求变的。文言实词题——词性法 ? 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解题。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世指为难治者          指:指称,称   B.州之吏民皆日“是素良子也”    素:一向,平素   C.公坚不回             回:返回   D.亦以是持其身           持:约束从解题方法考虑,最直接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C项语句中的“回”,将所给义项“返回”放到原句中是说不过去的,这里为“改变”之意,现代汉语词汇“回心转意”等还保留了这一含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A项语句中的“季”,将所给义项“季节、季候”放到原句中,如果是“季在秋”可作“季节”理解,这里“季秋”是个名词,孟、仲、季表一季三月的时序,“孟春”“仲夏”是常见的,中学生当不陌生。 如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 ?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 C项中“樵”应为名词,指柴草,充当“取”的宾语,而答案却是“打柴”,成了动词,与“取樵”中“取”重复,故错。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可根据

文档评论(0)

s4c2bg5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