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判词语言表意技巧现代意义探析[精选]
判词语言表意模式的现代意义探析
我国历代判词语言源远流长,自西周至清代,经几千年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它独具特色的语言表意体系。对于判词语言表意模式进行分析探究,揭示其所蕴含的现代价值,将会对现代司法、执法语言运用的整体环境以及司法文书制作水平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性与楷模性作用。
语言无论在何时何地它都是一种载体,判词语言它只能是判词内容表情达意的工具;也就是说,判词语言表意的问题,绝不是单纯的语言本身的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内容的问题。本来嘛,形式与内容就是不可分离割裂的,它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探讨它们对现代判决书表述水平提升的积极意义,不能拘泥于语言本体的范畴。为叙述方便,本文将“现代意义”简单归纳为三性——人文性、博识性、文学性,分别以唐判、宋判和清判为例论说。
一 唐代判词语言表意模式的现代意义——以白居易判词为例
(-)表意模式
唐判均为骈体判,主要有张鷟的《龙筋风髓判》,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判词集,白居易收在《白氏长庆集》中的《百道判》,无名氏的《文明判集残卷》,《文苑英华》收录有五十卷一千多道判词。我们选取白居易判词为例,说明唐判的语言表意大体模式。白居易判词语言表意模式,是唐代乃至后世骈判的范式——它依照骈体文的要求却并不拘泥于这种固化格式;它虽然属于拟判,但却在裁判结果、适用法律之具体准确方面,独树一帜,较之其他骈判自有优长之处;它的语言表意技巧也是它们中的佼佼者,是中国判词语言史上一个阶段性的标志。白判收在《白氏长庆集》第六十六、六十七卷,共一百零一道,故称《百道判》无论在当时抑或后世都是文人学子借鉴学习的楷模。
白氏表意模式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字:博雅畅晓、句式灵活、注重实用、断语明确。尽管白居易所拟作的骈体判词,不具有法律效力,只是显示制判者运用法律、法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评判是非曲直的水平,属拟判。但它在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几成礼部、吏部拔萃科考者的范文。可见,白氏判词表意技巧的魅力。当然,这种魅力不仅是语言运用和文史经学综合的知识功力,更是因为他还是一位有鲜明主张(强调法制作用)的法律思想家。
骈体判用典是其语言表意的一个必备条件,历来的骈体文章(包括一些判词)都以用典为工,用典的目的常常是为了追求文章语言的典雅、文意的委婉曲隐;而白居易在判词中用典却是为了“据事类义,援古证今”,多方说明事理,以证自己判断的合理合法。所以,他的用典总让后人称道不已。明朝人蒋一葵曾赞许道“白乐天甲乙判凡数十条,案经引史,比喻甚明”(《尧山堂偶隽》卷三)。宋人洪迈评价更高,他说:“不背人情,合于法意,援经引史,比喻甚明”。人们看重的是他既较多的使事用典,又能用得自然不雕琢、恰切而不堆砌、晓明而不晦涩,这个赞语,是与同代名家张鷟、王维等人判词比较后的一致共识。他的《出妻不伏判》110个字,使用了10个典故;《卖宅奉葬判》110个字,六处用典;《请子荫罪判》,107个字,使用了8个典故,白氏判词的用典数量不逊于唐代任何一个骈判书写者。但是由于他用典恰切,合于案件的事理、情理,畅晓明白,让人读后不觉其多。
对偶或四六,是骈判句式的必备条件。白氏既用对句又不完全拘泥于这个限定。他为着内容表达的需要,常常有散句夹杂其中,据有学者统计,白氏判词除了四六句外,“还有十七中其他句式”。譬如《部下渔色判》(吾著141-142),句式结构是:四字句-五、四字句-六字句-七、四句-五、六句-六、六句。骈中有散,句式灵活,有益于判断是非分析法理,是判词语言表意更切合司法实际。
(二) 现代意义——人文性
白氏判词语言表意模式的现代意义,应该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显著的,当是高扬礼法、推崇道德、悯天怜人的人文精神,这是他的人生观、处世观一个体现。一个源自他的法律观念,白居易认为:“治理国家有三个基本的凭藉,即刑、礼、道。三者性质不同,用途各异;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说:‘人之性情,君之土田也。其荒也,则薙(tì剃)之以刑;其嗣也,则莳(shì势)之以礼;其植也,则获之以道。故刑行而后礼立,礼立而后道生。始则失道而后礼,中则失礼而后刑,终则修刑以复礼,修礼以复道。’刑的作用,虽然是在丧失了道和礼的情况下才显示出来,但只要修其刑,即刑罚的制定和运用得乎其当,便可以达到恢复礼和道的目的。所谓‘刑者礼之门,礼者道之根;知其门,守其根,则王化成矣’。它们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都是极其明显的”。另一个则源自他的文学观及其作品创作。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以新乐府的倡导者与杰出的实践者,站在同情百姓的立场,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写出了大量揭露弊政、抨击权贵、反映人民疾苦的诗歌,他的讽喻诗使“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使“执政者扼腕”、使“握军要者切齿”,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他在《轻肥》一诗中,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在宦官们食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