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剂通则[精选]
附录Ⅰ N 颗粒剂
颗粒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颗粒剂可分为可溶颗粒(通称为颗粒)、混悬颗粒、泡腾颗粒、肠溶颗粒、缓释颗粒和控释颗
粒等。供口服用。
混悬颗粒 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剂。临用
前加水或其他适宜的液体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供口服。
除另有规定外,混悬颗粒应进行溶出度检查。
泡腾颗粒 系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放出大量气体而呈泡腾状的颗
粒剂。
泡腾颗粒中的药物应是易溶性的,加水产生气泡后应能溶解。有机酸一般用枸
橼酸、酒石酸等。
泡腾颗粒应溶解或分散于水中后服用。
肠溶颗粒 系指采用肠溶材料包裹颗粒或其他适宜方法制成的颗粒剂。
肠溶颗粒耐胃酸而在肠液中释放活性成分,可防止药物在胃内分解失效,避免
对胃的刺激或控制药物在肠道内定位释放。
肠溶颗粒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缓释颗粒 系指在水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颗粒剂。
缓释颗粒应符合缓释制剂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控释颗粒 系指在水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或接近于恒速释放药物
的颗粒剂。
控释颗粒应符合控释制剂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颗粒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药物与辅料应均匀混合;凡属挥发性药物或遇热不稳定的药物在制备过程
应注意控制适宜的温度条件,凡遇光不稳定的药物应遮光操作。
二、颗粒剂应干燥,色泽一致,无吸潮、结块、潮解等现象。
三、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矫味剂、芳香剂、着色剂、分散剂和防腐剂等添加
剂。
四、颗粒剂的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度、微生物限度等应符合要求。必要
时,包衣颗粒剂应检查残留溶剂。
五、除另有规定外,颗粒剂应密封,置干燥处贮存,防止受潮。
六、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在标签上要标明每个袋(瓶)中活性成分的名称及含
量。多剂量包装的颗粒剂除应有确切的分剂量方法外,在标签上要标明颗粒中活性
成分的名称和重量。
除另有规定外,颗粒剂应进行以下相应检查。
【粒度】 除另有规定外,照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附录Ⅸ E 第二法(2)〕
检查,不能通过一号筛(2000μm)与能通过五号筛(180μm)的总和不得超过供试
量的15%。
【干燥失重】 除另有规定外,照干燥失重测定法(附录Ⅷ L)测定,于105
℃干燥至恒重,含糖颗粒应在 80℃减压干燥,减失重量不得过2.0%。
【溶化性】 除另有规定外,可溶颗粒和泡腾颗粒照下述方法检查,溶化性应
符合规定。
可溶颗粒检查法 取供试品10g,加热水200ml,搅拌5 分钟,可溶颗粒应全
部溶化或轻微浑浊,但不得有异物。
泡腾颗粒检查法 取单剂量包装的泡腾颗粒3 袋,分别置盛有200ml 水的烧杯
中,水温为15~25℃,应迅速产生气体而成泡腾状,5 分钟内3 袋颗粒均应完全分
散或溶解在水中。
混悬颗粒或已规定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的颗粒剂,可不进行溶化性检查。
【装量差异】 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按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 取供试品10 袋(瓶),除去包装,分别精密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
重量,求出每袋(瓶)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每袋(瓶)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
较〔凡无含量测定的颗粒剂,每袋(瓶)装量应与标示装量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
度的颗粒剂不得多于2 袋(瓶),并不得有1 袋(瓶)超出装量差异限度1 倍。
平均装量或标示装量 装量差异限度
1.Og 及1.Og 以下 ±10%
1.Og 以上至1.5g ±8%
1.5g 以上至6.0g ±7%
6.0g 以上 ±5%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颗粒剂,一般不再进行装量差异的检查。
【装量】 多剂量包装的颗粒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附录Ⅹ F)检查,应符
合规定。__
附录ⅩⅦ 灭菌法
灭菌法系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物品中活的微生物杀灭或除去,从而
使物品残存活微生物的概率下降至预期的无菌保证水平的方法。本法适用于制
剂、原料、辅料及医疗器械等物品的灭菌。
无菌物品是指物品中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对于任何一批灭菌物品而言,绝
对无菌既无法保证也无法用试验来证实。一批物品的无菌特性只能相对地通过物
品中活微生物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来表述,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简称SAL)。实际生产过程中,灭菌是指将物品中污染微生物
的概率下降至预期的无菌保证水平。最终灭菌的物品微生物存活概率,即无菌保
证水平不得高于10-6。已灭菌物品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可通过验证确定。
灭菌产物品的无菌保证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而是取决于生产过
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 管理和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灭菌工艺的
确定应综合考虑被灭菌物品的性质、灭菌方法的有效性和经济性、灭菌后物品的
完整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024)统编版(部编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柯达 PROFESSIONAL XTOL Developer使用说明书.PDF
-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记录控制程序.pdf VIP
- 茶叶加工机械与设备PPT课件(共5单元)04茶叶精加工机械.pptx VIP
- 汉字基本笔画表打印版.pdf
- 水过滤解决方案-Eaton.PDF VIP
- 【公基】文学常识.pdf VIP
- 茶叶加工机械与设备PPT课件(共5单元)02茶叶初加工机械.ppt VIP
- 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技能培训课件.pptx VIP
-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导学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