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内阁制度与宦官专权 内阁制度 《春明梦余录》卷二五 “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朱元璋:“朕代天理物,日总万机,岂能一一周遍。” “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洪武十三年(1380),设置春夏秋冬四辅官。 洪武十五年,设置殿阁大学士。 内阁制度与宦官专权 明成祖即位后,从翰林院官中选解缙、胡广等人,入直文渊阁,称为内阁学士,得以参预机务。内阁之名及阁臣参预机务由此开始。但品位比较低(五品以下),受诸多限制,备顾问而已。 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明史》卷七二《职官志一》 内阁制度 内阁制度与宦官专权 仁宗、宣宗以后,担任阁臣者,地位渐高。内阁票拟逐渐成为制度,英宗正统以后“始专命内阁条旨”。 票拟制的实行,使内阁从制度上获得了普遍与闻朝政的权力,基本上打破了“诸司奏事不相关白”的限制。内阁通过拟旨可以影响和左右皇帝的决策。 票拟:一切内外章奏送到内阁,由阁臣先看,并提出处理意见,写在纸条上,与章奏一道呈给皇帝。票拟成为内阁最重要的职掌。 批红:皇帝看过章奏及阁臣的意见后,亲用红笔写于章奏,叫批红。 内阁制度与宦官专权 批红 司礼监 ← 皇帝 ← 司礼监 ← 内阁 票拟↓ 内阁 → 司礼监 → 皇帝 → 司礼监 → 通政司 内阁职在“佐天子出令”,即以票拟之权,辅佐皇帝处理政事,这是同于古代宰相职权的地方。但内阁不能统领监督百官、指挥诸司,又是大不同于古代宰相职权的地方。 内阁制度 内阁制度与宦官专权 宦官专权 与汉、唐相比,明代宦官数量庞大,机构发达,权力广泛。 明朝宦官机构非常庞大,重要的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 明太祖洪武十七年,铸铁牌置于宫门内: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内阁制度与宦官专权 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由亲信宦官掌管,后来例用司礼监太监提督,开宦官干政之端。 王振像 北京智化寺 内阁制度与宦官专权 宦官专权 明朝废了宰相,形成了部分的权力真空,这为明代宦官专权提供了空间,使得宦官得以以皇帝家奴的身份窃取了部分皇权。 批红 司礼监 ← 皇帝 ← 司礼监 ← 内阁 票拟↓ 内阁 → 司礼监 → 皇帝 → 司礼监 → 通政司 内阁 → 司礼监 → 内阁 → 司礼监 → 通政司 票拟 批红 * * 一、朱元璋与明初政治、制度 二、内阁制度与宦官专权 三、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第十一讲 明代的政治与制度 一、朱元璋与明初政治、制度 “小明王”与“大明皇帝” 醉太平小令: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千万。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南村辍耕录》卷二三 1351年,颖州(今安徽省阜阳)白莲教首领刘福通起义。 “谓〔韩〕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以红巾为号” “天下乱,弥勒佛下生,明王出”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制度 “小明王”与“大明皇帝” 1352年,朱元璋投奔郭子兴为步卒。 1355年,韩林儿称“小明王”。是年,郭子兴病亡,小明王命朱元璋任元帅。 1356年,朱元璋攻克江南重镇集庆(今江苏南京),继续尊小明王之正朔,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略,发展生产,积蓄力量。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制度 “小明王”与“大明皇帝” 1366年,朱元璋害死小明王,停止使用“龙凤”年号。 1367年,朱元璋击败张士诚、方国珍,南方大局已定。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为号,发动北伐。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今江苏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同年八月,攻克大都,元亡,改大都为北平。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制度 南京中华门 明聚宝门遗址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制度 思宗 隆庆 万历 泰昌 天↓启 穆宗 ← 神宗 ← 光宗 ← 熹宗 世宗 → 武宗 → 孝宗 → 宪宗 嘉↓靖 正德 弘治 成化 崇祯 宣德 正统 景泰 天↓顺 宣宗 ← 英宗 ← 代宗 ← 英宗 洪↓熙 永乐 建文 洪武 仁宗 → 成祖 → 惠帝 → 太祖 明朝帝系 1368-1644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制度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制度 行政制度 明
文档评论(0)